? ? ?喜歡她,源于15歲時觀看的一部電影——《羅馬假日》。當時簡直驚呆了,世上竟有如此美妙的女子……
? ? ? ?她于1929年生,1993年逝世,心里一直有個念想,94年破殼的我是不是她尋覓一年后的化身(純屬玩笑啦*^_^*)。心里隱隱約約但越來越強烈的愿望——做下一個奧黛麗赫本(但我們終究只能做自己,不過聽人說對一個人最好的紀念是繼承了他的精神特質,這就很好啊!)。但并非要成為她,也不可能成為她,只是想在自己身上挖掘那種潛質,美的潛質,優雅的潛質,溫婉的潛質。
? ? ? ?她身上有很多打動我的地方,首先談一下她的簡素。舞臺上穿著紀梵希禮服的她光彩照人,舞臺下卻只有一手提箱的衣服。她喜歡男式襯衫,覺得舒服。大抵有一種紀梵希所謂的住在衣服里面的感覺吧。舞臺下的她很喜歡寧靜的鄉村,而不是森林水泥裹挾下的城市。她其實和我們大多數女孩一樣,喜歡小狗小貓,在和梅爾結婚后,她養了三只狗,六只貓,甚至還養了一頭小毛驢。墜馬事件發生后,她依然堅持帶著梅爾送她的小狗——“出名先生”。
? ? ? ?其次,她有一種化悲痛為力量的能力。不好的境況在她而言是鍛煉的機會,這很難得,因為大多數人只知道抱怨。六歲時,父親就離開她了,以后的歲月,她時常想念她,尤其是戰爭爆發的時候,但里面沒有恨的元素。她的世界里,似乎沒有恨這個概念。母親的不愛表達和父親的出走使她不得不在年幼的時候就承受很多東西。她變得安靜了,但不孤僻,只是學會一個人靜默地內化。
? ? ? 另外, 她對芭蕾舞的摯愛,也深深地打動了我。她特別努力,身上有種女孩少見的韌勁。拍電影已經讓她忙得不可開交,但只要有一點點時間,她就去學習芭蕾舞。這股心勁是我著實該學習的地方。
? ? ? 她小時候就有長大后要生兒育女的想法。或許就像她誕下西恩之后的感想:女人只有做了母親,才能得到徹底的滿足。對家的希求,也可以看到其身上穩定安寧的一面。她說:“我最大的野心是有自己的事業,但不要成為女強人。”
? ? ? ?赫本對朋友很好,她愿意為紀梵希的香水做免費廣告,并在得知梅爾讓紀梵希付費后,十分生氣。可見她很重視友誼。但同時她又恪守底線,當紀梵希讓她在《蒂凡尼的早餐》中為他設計的珠寶做廣告時,她果斷拒絕了,“我的形象永遠不會是'鉆石小姐'”。
? ? ? ?赫本對父母也極盡孝道,除了物質供養之外,還常常寫信。對待零度感情的父親,也無恨意,并極力贍養。她很博愛,尤其愛孩子。作為聯合國基金會親善大使,她去最艱苦的地方,比如索馬里,越南等等。
? ? ? ?喜歡她,但不會把她當做偶像。偶像是個太霸權的詞,也籠罩了太多光環,讓人目眩。更重要的是,我不情愿被某種東西束縛住,天性使然。我想靜靜地把她當做一個一見如故的人,還原到最簡單的層面,隨意點,再隨意點的氛圍下,喝杯下午茶,坐在搖椅上,身后是白玫瑰,蔓到墻上的薔薇,還有匍匐在墻上的紅了的葡萄……
赫本——無數人心中永遠的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