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四年前,我離開故鄉到他鄉求學。只在暑假之際回老家看看,母親出于對我的疼愛,通常會幫我訂購臥鋪票。去年春節想回老家過年,由于“春運”期間回家的人實在太多,只得買到一張硬座票。座位小、能活動的空間也小,雖說一路上辛苦,但也不乏樂趣。鄰座們都是普通平凡的人,我也是其中一員。他們很可愛也很健談,用自己思念的家鄉音聊著家長里短的事,說到一些趣事時,讓我一個旁聽者也忍俊不禁,并不太干凈也有些嘈雜的車廂卻散漫著輕松愉快的空氣。回想到以前乘臥鋪的時候無非就是睡覺翻書看手機,偶爾和鄰鋪尷尬地對視一眼,卻又馬上各自回到各自的狀態,不聊一句閑話。說來也是滑稽,乘了這么多年的臥鋪,卻沒有坐一次硬座認識的人多。
? ? ? ? 讓我影響最深的,莫過于那個扎著馬尾辮坐在我對面的姐姐。由于硬座車廂的空間實在擁擠,她只能把行李箱放到我的座位下面,我則一直伸著腿為了避免弄臟她的箱子。她不好意思的沖我笑笑:“如果你覺得不舒服可以把腳放到箱子上面。”我莞爾一笑說“沒事啊,腿伸著還更舒服。”于是那排座位唯一的兩個年輕人聊了起來。聊著聊著,我們聊到了年齡。她問我多大,我回答道“十六。”她說:“那我們差很多哎,我94年的。”我粗略地計算了一下,她應該是24,我與她相差8歲。確實如此,對于不惑之年來說差8歲算不了什么,可對于青蔥歲月的我們來說,差8歲真的差得很多——一個還是未經世事尚在念書的學生,一個已是畢業幾年嘗過人間冷暖的“社會人”。她調侃地問了一個似乎年輕人都感興趣的問題:“你有沒有女朋友哇?”我同正常人的反應一樣“沒有。”而且我確實也沒有,之后我反問她。她的回答和我一樣,卻令我有些吃驚。因為我想一個24歲的人還沒有伴侶的話應該會有點乏味,并且也應該少不了父母的嘮叨。她卻和我說她一個人在外面過得也挺好的,工作之余,有時和朋友出去聚聚餐,有時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生活得蠻愜意的。然后她些許無奈地說到“至于父母,他們是有點催促我了,畢竟我也老大不小了。我打算快30再考慮結婚的事吧,總不能孤獨終老吧(笑)再說我爸媽也不會同意的,所以先好好享受這幾年。”我問她:“難道你結婚了不是會更好嗎!”她笑了笑:“哈哈,可能吧,不過現在這種隨心所欲的生活是我最喜歡的生活。以后結婚了可能會過得更好但是不一定我喜歡,人嘛,總得為自己活一次。”
? ? ? ? 聽完她的話我不再刨根,只是在心里默默回味她的話,其實她的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大人們總說我們這一代衣食無憂,生活在蜜罐里。可是我們這一代很多人又被他們的家長給予了太高的期望,小學時要考高分、初中要考好名次、高中要努力考一個好大學……沒有多少家長跟他們的孩子面對面地交談“你以后想做什么?你喜歡做什么?爸媽給你課外班是否能學進去?”現在很多人仿佛是家長的寄托品,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過上他們想過的生活,或者亦是過上他們認為的所謂的“好生活”。仿佛要幫自己的子女策劃一生,那種一眼能望到頭有格局的才是完美的人生。作為子女,仿佛你不能偏離這條線、不能跳出這個格子,因為你一旦偏離這條線仿佛就撥亂了你“安穩”的人生。我的父母亦是如此。
? ? ? 我不知道自己以后會有怎樣的人生,但是我一定會“叛逆”一次,跳出我“應有”的格局去追一次自己想要的東西,無論結果怎么樣,以后回憶起來“那件事我做過了,不后悔”。我也只是一個普通的人,我以后會有自己的伴侶、孩子,我的父母也會漸漸老去,我必須要學會過日子。但我也只能活一次,我應當要為自己活一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藍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