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工作一周年紀念日。一年前的這個時候,我對自己職業生涯很“明確”:不做社工,要找一份依靠碼字謀生的工作,要去廣告行業。然后,我順利地進入到現在的公司,因為它符合我的期待:廣告行業,公司服務過以及正在服務的客戶都是比較知名的品牌,同事和領導都有兩把刷子;同時,竟然接受我這個本科讀社工,沒有任何在廣告行業背景的人。
當然,也有意料之外的狀況。比方說,第一天入職老板給我介紹她們公司的時候,我才知道我進的是公司其實是公關公司。嗯,不是那種吃飯喝酒陪聊天的夜店公關。當時,我對公關的認識也就停留在:公共關系,為了維護企業形象而存在的工作——總之,和廣告搭點邊。當時我心想:這樣子呆一年,至少我就有行業經驗,可以去廣告公司了;技能總有共通之處,而且至少自己可以稱的上有作品了。
但是,我現在找關于文案的工作,卻更難了。因為,這一年來我并沒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作品!雖然我運營公眾號,但幾乎都是轉載;雖然我寫新聞稿,但是那種新聞稿更像是整合資料,沒有太多的創意可言;雖然我寫傳播方案,但方案的主要創意策略不是由我獨自想出來的,我只是依照會議內容去發散然后寫下來;并且,無論我寫的新聞稿也好,還是傳播方案,最終出街的版本都是被上司改過的。除去這些,最致命的是,我所做的工作內容和廣告文案的內容沒有重合的地方。除了公眾號之外,我做的東西更多的是面向客戶主看,而不是消費者。廣告文案涉及的品牌故事、品牌標語、品牌文化、品牌背景、借勢海報……我都沒有接觸過——我沒有寫過可以打動消費者的東西。
所以,我害怕了,一年前做的決定竟然是錯誤的開始。而我到現在面對現實才發現,其實一切都是有理由的,比方說我當初選擇在這個公司做的原因不僅是因為職業規劃,更是覺得畢業第一份工作,能生存就好了,這個理由在我的意識里比職業規劃更加重要。
另一方面,工作一年下來,我發現自己對做廣告沒有信心。因為我不是那種有創造力的人,想一個好的創意對我來說是一件困難的事,而我也從沒有引以為豪的具備創造力的作品。
所以,對于以后的發展,已經從規劃好的變成不確定的,從獨木橋變成分叉路口。
反思這一年,我覺得我沒有用任何行動為跳槽(或者說為職業發展)做準備:沒有做到以終為始。我知道是不能在這個公司待久的,但我沒有立馬去找到目標——在這間公司,我要學到什么,好讓我以后跳槽是有幫助的。在待的這一年里,我擁有的只是閱歷。所以,這是我以后工作可以吸取的其中一點經驗:如果你確定要跳槽,那你就要花時間去培養你還不具備的那些能力,為下次跳槽做準備。當然,前提是你確定你的目標。
所以第二點是要確立目標。我在公司的這一年,對于未來也是沒有規劃的。工作需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沒有對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只是單純給了自己一個限期,做滿一年就可以離開。“做滿一年要離開”是目標嗎?不是,這只是一個儀式。目標是指你做滿一年,你希望達成什么改變。
所以從明確走向迷茫,是明確自己會走,但發現自己沒法找到一份文案工作。從一開始起,這里的明確并不“明確”,這里的迷茫也就十分順理成章了。
不過,問題是,接下來我該怎么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