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的教育,何為錯誤?即為不正。不正觀,即觀念不正。所以,到頭來還是家長的觀念不正。追逐一切外在的現象為不正;沒有回歸自心,去踐行慈悲和愛為不正。
現在家長的價值觀,大多為了名利。名聞利養,家長把這樣的觀念也帶到兒童教育中,從小就培養兒童去爭名逐利。具體怎么爭名逐利呢?打架要打贏,學習要比別人強,衣服要穿得比別人好,車子要開得比別人貴,過生日排場要比別人大總之······一切都要比別人強。
家長們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何為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即是要處處超越別人。而為何要超越別人呢?只為了自己的強大。或者有的家長說:現在不去超越其他的孩子,培養競爭力,未來如何去爭取到一個金飯碗?或者說如何成為出色的精英?總之,若不從眾人中脫穎而出,便會被社會遠遠地拋下。
這種教育觀,從小給孩子樹立了爭強好勝的不正觀,導致孩子從小就開始恃強凌弱,也導致了校園霸凌。因為他們總要比別人強:打架要打得狠,罵人也要罵得比別人兇。
還有一種現象是,家長會給老師發紅包。不管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學校,家長去賄賂老師,以期取得老師對自己孩子的另眼相待、格外關照。于是,腦筋活絡的孩子也就會順桿而上,既覺得能備受寵愛,又對其他不被關照的孩子產生了自我優越感。
這都是錯誤教育、不正觀念。家長如此,孩子如此;家庭如此,社會亦如此——人心墮落。
設想,如果這樣的不正觀持續增長擴大,擴大至國家,強權國家始終會欺負弱勢的國家,這就會造成領土的侵略、經濟的掠奪,挑起戰爭,挑起種族歧視,則地球上的風云永遠都變化莫測。這都是不正確的教育觀所引起的。
所謂“點滴能造大事”。不從點滴的人性做起,不從家庭的正確教育觀做起,孩子不成孩子,家之不家,國之不國。所謂天災人禍,人禍居多。孩子間開始的沖突、傷害,校園中開始的小團體和歧視,老師間開始的攀比,家長中開始的暗自較勁······可悲可嘆,人心不古。
若恢復古時的教育,則人人禮讓、謙虛、平和,以道為先,以德為主,合于天道,合于人道,培德固本。
古之中國,之所以成為泱泱大國,是“有容乃大,寬以待人,嚴以律已”。何為寬以待人?不爭不搶,禮讓為先,是為有德。“吾日三省吾身”,三思而后行,是為固本。總是從言談舉止中察看己過,推己及人。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與人為善,以禮為先。
古之教育與現代教育的偏差,有如天壤之別。古之教育以德育為重,現代教育以利益為上;古之教育以讓人為先,現代教育是自我自大。孰輕孰重,孰優孰劣,明眼人一見便知。
所以,我們現在要從家長做起,還原自己的本來初心,回到我們自己的小時候,去看看那時候我們的理想,最天真的理想是什么——是做一名科學家,是做一名教育家,或者做一位環衛工人,或者做一位火車司機,天真爛漫的我們總是有無限的想象。
以自己的愛好為先,不以他人的評論來做決定。行行業業都各有優勢,從不評判誰高誰低,從不去辨別誰強誰弱。從初心出發,回到本來,厚德載物。不管從事哪行哪業,必是兢兢業業、全情投入。
不為己私,一心為公,發現優秀人才必會大力引薦,這才會真正地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繁榮,也會使家庭間、鄰里間、團隊間和睦有愛、友好相處,這是正確的教育觀。
說到底,正確的教育觀還是得從梳理自心開始,剔除那些傲慢、攀比、欲求,而真正恢復到合于道的正確價值觀上。當我們有了正確的價值觀,才能輸出給孩子,才能輸出給社會,才能在社會上引領新的趨勢,使之團結友愛。
當我們家長做到了與同事、與朋友間的相互禮讓,如百花競艷,各有所長、各取所需,孩子們也會成長得如我們一般幸福,老師們也回到教書育人的崗位上,對學生一視同仁、平等呵護。
當家長們停止了不正的風氣,老師們也會公正地對待所有的孩子;當家長的心擺平了,老師的心也不再波動,才能平等地教育孩子,不徇偏私。由此,學校與家庭合作,孩子能夠在正確的教育中長大,自然會長得茁壯,自然會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材。
可見正確教育的重要性,它會引領一個國家走向富強。一個真正富強、內心強大、內在團結的國家不會恃強凌弱,只會更加公平公正。因為它有滿滿的自信力以及經濟實力;因為它所有的職能部門中,都有人才在充分地運轉和供給;因為它所有的職能部門之間都沒有比較,都沒有排斥,而是非常融洽地在高速運轉。可見正確的教育對國家與社會的影響力。
我們往往以為自己的力量太小,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很微弱,因此會放逸自己的言行。又以為自己如一粒沙子般無足輕重,卻不知聚沙成塔。一個人的思想力量能影響一位孩子,也能影響一個家庭,帶到學校能影響學校,帶到社會能影響社會。
一人之不正,則整體不正;個人與整體息息相關,層層相連。所以不要小覷我們每一個人的力量,不要小覷我們每個人的思想觀念所發出的影響力。
重中之重,乃是孩子們受家長們行為思想的影響非常大。為了孩子,為了國家,我們要正確地做人,樹立正確的自我教育觀,從慈悲、從友愛、從踐行開始,一步一步地去做到,則孩子有幸,社會有幸,國家有幸,地球人類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