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第三本書來沒有讀完,如實是懈怠了很多。記錄下,督促自己。1.《當下的力量》2.《屏幕時代的家庭教育》3.《三分天賦,七分教育》
親子關系好,教育才有效。父母參與孩子的生活不只是時間的陪伴,更是通過輕松的生活場景,把父母理性的處事和與人對話交流的方式教給孩子。
人天生有保護自己的本能,當一個人總是批評你時,你的大腦很快就會形成一個防衛機制,只要一看見這個人,全身細胞就緊張起來,進入備戰狀態。
這個人講的每一句話你都會先從負面去解釋,篩選出可能的敵意,再處理語意。
理智和感情是分開的,是不同的神經回路在處理。心中知道怎么做是對的,并不代表一定會快樂地去做。
和孩子一起享受快樂時光也是一種教育,把時間多花在這里,少花在說教和補習上,才是一種正常的狀態。在未來世界的競爭中,在補習班長大的孩子是沒有足夠競爭力的。
背景知識豐富的人大腦神經元在同樣的時間內所吸收到的知識,會比沒有背景知識的人多很多。
原因是我們的信息處理路徑是“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兩者同時進行、交互作用的。
“自上而下”的路徑會依據“自下而上”路徑送上來的外界刺激的特質,如顏色、形狀等,再從背景知識中抽取符合這些條件的內容,形成初步假設。
初步假設可能很多,接著我們可以根據不斷送上來的最新信息,逐步將不正確的假設推翻,最后留下來的就是最符合“自上而下”信息及現有背景知識的最佳答案。如果形成不了假設,便“看不見”應該看到的東西。
許多信息都存在環境中,但是一個人如果沒有背景知識,便無法形成假設,就變成有“看”卻沒有“到”,這就是我們對不熟悉的東西視若無睹的原因。魔術師在表演時就會引導觀眾形成假設,并借此誤導觀眾看不到應該看到的情景。
閱讀可以活化神經回路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閱讀可以激發想象力,沒有想象力就沒有創造力,而想象力又與背景知識有關。因為要“無中生有”非常困難,至少要有一點點兒依據,才可能“捕風捉影”,而這一點點根據就是背景知識。
閱讀提供了想象憑借的背景知識,從而提供了創造力基地。創造力強的人,通常背景知識也很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