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話桑麻,何鋤南山下
2018/3/6? ? 星期一? ? 多云
文/添一抹嵐
下午去了菜地。
豆苗竄得老高,但我心痛它因抽高而纖弱了;菠菜深綠的葉,偶有幾棵超速拔節但完全不能掩蓋它們的勃勃生機;芫荽長得很旺的樣子,無需細看,只從已抽出另外一番形態的葉子已知曉它開始抽苔;玻璃生菜葉子又覺黃了些且爛倒好幾棵,葉黃也不敢施肥,施肥能爛倒成片??;蘭豆葉墨花白,絲絲縷縷的觸手將它們牽引至籬笆半處,半枯花下是片片嬌綠蘭豆兒;白蘿卜那又有幾棵長苔了,得趁晴天時把它收了,腌蘿卜絲蘿卜干……
這些天,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廣東大部分地區,持續有暖濕氣流影響,溫熱濕暖。應季蔬菜最愛這溫暖,菜地里的它們當然應時應候地瘋長。只兩天,它們就能長成我所不能想象的樣子,抽苗、結果、膨大……原來懂得抓住機遇的,不止人類,萬物皆如是。
該摘的摘,該拔的拔,收獲頗豐。幸好騎了單車,不然如何帶此些收成回家。
把油綠的時蔬通通塞進冰箱時,才發現里頭還躺著一把茼蒿一把菠菜。那晚上得先把菠菜給煮了。
發現許多人不大愛吃菠菜,其實我自覺也不怎愛它的味道,那是味蕾從小已給我的感知。但心里總默認它與火鍋十分搭配,一燙一涮,梗葉軟了糯了,又極愛吸油,一粘油,它便綠得更鮮,一嘗,相比清炒,口感上也有了微妙的變化。
不如嘗試著做一個上湯菠菜?知道豆苗做上湯極好吃還是在這個春節里,以前只知道吃火鍋時它幾乎是必備之菜蔬。那同理是否可得:給菠菜做一個上湯,也極好吃。那就試試。鍋中炒香蒜姜,倒入花生油,油熱加水,蓋鍋蓋,待鍋里響起吱吱聲,開蓋,把菠菜倒里頭,咋一聲響,蓋上鍋蓋。稍后,開蓋,把里頭的菠菜翻炒幾回,加鹽,再煮小會,得了。上湯菠菜端上桌,嘗一口,果然不負我望。吃完它,我尋思,如果給它加點料,譬如煎香的五花肉,味道會如何?如是想后便如是做去,實踐所得是,加料后的上湯菠菜,味道更上一層。
春節期間,先生看著那一大把剛由菜地采回的芫荽,驚訝道:“不是說芫荽極難種得好的嗎?”我回答:“芫荽多容易種啊,不惹蟲害又受肥。但我阿媽以前的確說過有些人種的芫荽楞是不發芽,說是手臭,芫荽不愛那味?!毕壬鷩K嘖道:“這么一大把芫荽,沒個二十塊恐怕買它不回來。”我恍惚受到啟發,興沖沖搶答似的:“那樣的話,年底我多種些芫荽,應節出售,估計能掙點,哈哈……”
節日過后,日子安靜下來,我又次想起種點菜賺點錢的念頭,但不知是否可行。家里有幾塊閑置了的田地,應該可以重新辟出來。有地了,又該種些什么呢?辣椒?百香果?種植需要經驗,經驗是實踐加摸索而來的,小規模種植,既能取經又不怕它折多少本,但銷路呢?銷路可以說至關重要,辣椒,百香果是有市場需求的,但在這里它們不像貢柑、砂糖桔那般早已把銷路打開。去哪找銷路,這是個問題。
其實,最大的問題是,我的這些想法,或許只是頭腦的一剎那風暴而已,根本不會執行。
后來,我跟先生提及這些想法,他給出了實誠的回答,可以嘗試,但怕我會累著。我說到時候孩子上幼兒園了,我便閑下來,隨便種些農作物也是能應付的,早季種點花生榨油,好吃,晚季種些水稻,不多種,夠自家吃就好。先生故作驚奇地說,那你是否要種上木薯、黃豆、芝麻和綠豆呢?種水稻,你一己之力能應付得來嗎?事先聲明,我也幫不了你忙,大老遠趕回來收稻谷,不劃算。我低頭思忖,先生說的也在理,況且我也許是心血來潮才有那些心思的吧。
那,且不說其它,但愿今秋里,菜田里的芫荽長得漂亮,能做到應節而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