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幾本清代后妃的書,努爾哈赤大妃阿巴亥,12因家族利益政治聯姻,嫁給比自己大31歲的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死后,四大貝勒角逐汗位,自己的兒子多爾袞多鐸年紀尚幼,做了政治的犧牲品,38歲的年紀被迫生殉;
皇太極寵妃海蘭珠,精明強干的孝莊太后,順治帝生死癡戀的董鄂妃,乾隆帝削發為尼的繼后,咸豐帝唯權是命的懿貴妃,同治帝從大清門傾半國之財力(順治帝大婚花費1130萬兩白銀,相當于當時全國每年財政收入的一半)風光抬進來卻被逼絕食而亡的皇后阿魯特氏;
貌丑、嫉妒、慈禧的耳目、光緒帝不肯多看一眼的隆裕皇后,被光緒帝視為知己倍受寵愛卻被慈禧命人扇耳光、杖責、被推下井含恨而終的珍妃。這些地位無比尊崇的女人,在皇權與政治風云的碾壓下,高處不勝寒,如履薄冰,如臨深淵,譜寫了一曲曲迥乎不同的人生樂章,或凄苦酸楚,或哀婉動人,或纏綿悱惻,或遺恨千古……
孝莊和慈禧無疑是清朝最有名的兩位太后,有人說清朝始于太后,終于太后。孝莊輔佐順治康熙兩位幼主,為清朝的盛世打下了基礎,同樣訓政幼主,同治光緒均不得善終。一個王朝的開始和它的結束,在某種程度上有著驚人的相似,一樣的內憂外患,強敵環飼;一樣的天災人禍,矛盾尖銳;一樣的狼煙四起,民不聊生。
孝莊和慈禧,論政治經驗,政治手腕,政治智慧,倆人不相上下,但胸懷格局完全不一樣的兩個女人,引導國家走向了不同的命運。孝莊把主要精力用于培養教育幼主,協助幼主解決政治難題,以巧妙的方式出謀劃策,以國家利益為重;慈禧把全部精力用在鞏固個人專權上,唯恐幼主親征唯恐幼主政治成熟,為權力不擇手段,不惜挑起國際爭端,為獨攬大權,阻撓變法,且窮奢極欲,在列強打開國門的情況下,還挪用軍費,耗費巨資,為自己慶60大壽,修建陵寢。獨斷專行,確實痛快一時,最終卻以整個大清國陪葬!
大風起于青蘋之末,改變歷史的往往是一件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或是一個不經意的決定,或是一個誰也不看好想不到的人,歷史由不得假如,假如可以成立的話,歷史往往要改寫。
一個王朝興起的時候,運籌帷幄的將領,雄韜武略的臣子,萬夫不當的勇士,匯集在一起,共圖大業,天時地利人和,新王朝應運而生;一個王朝滅亡的時候亂臣賊子,奸佞小人,紅顏禍水,紛紛浮出水面,再有人勵精圖治,嚴明法紀,也無法扭轉乾坤,挽大廈之將傾,王朝氣數已盡,非人力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