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這是三年前的讀后感,重新修改后發出,一是因為感冒全身無力,二是《登天的感覺》作為心理咨詢普及的經典之作,確實有獨到之處。如果你是愛好者,想了解心理咨詢是什么,不妨一讀;如果你是咨詢師,想變得更專業,不妨一讀;如果你只是純粹地想看看別人的成長故事,你更不妨一讀。
1、一見鐘情
第
一次見它,是2013年6月21日的午后,驕陽似火,旌德縣新華書店靠窗的書架第二層,它一襲白衣,靜靜的立著,驚鴻一瞥,書脊上《登天的感覺》五個黑體字,吸引住我的目光:它是岳曉東先生最重要的作品,也是我同學極力推薦的書籍。今天有緣相見,那肯定是要一探究竟的了。
讀了幾頁紙,我就被它深深吸引了。整本書語言平實、自然,專業嚴謹而沒有絲毫造作,讓我的閱讀如行云流水、輕松自然。之前也讀過不少心理學書籍:有異域美人一般、艷光四射卻難以理解的外國譯著;有歡場名媛一般、濃妝艷抹卻是東施效顰的國內大作;有蓬門荊釵一般質樸直白卻少了回味的普及讀物?!兜翘斓母杏X》比之它們,恰如大家閨秀、落落大方而又內蘊豐厚。這樣的佳人,我自是一見鐘情。“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再難得”,僅僅二十八元聘禮就能抱得佳人歸,比之漢武帝,我是何其幸運!
2、再見傾心
使
我一見鐘情的,是文筆的剎那驚艷;讓我再見傾心的,是內容的厚實飽滿。
正是厚實的內容讓《登天的感覺》自1997年面世即成為心理學書林的一朵奇葩,并多次重印。這次我讀的是2011年最新修訂版。
此書是岳曉東博士在哈佛大學心理咨詢中心的實習手記,書名《登天的感覺》,來自岳先生在赴美航班上的偶然對話,來自人本主義心理學的“頂峰體驗”,喻意心理咨詢的目標是:助人自助,幫人成長。
此書共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記述了岳先生經手的十個心理個案,涉及愛情、婚姻、職業選擇、新生適應不良等一般心理問題的咨詢,也涉及人格缺陷的矯正及潛意識作用的解析等特殊心理障礙的治療。一個個生動詳實的案例記錄,讓我仿佛參與到岳先生的咨詢中,晦澀的心理咨詢專業術語變得通俗易懂,面目模糊的心理學家們變得親切熟悉,心理咨詢中常見的問題讓我感同身受。
第二部分記述了岳先生接受上級督導和同輩督導的經歷,從中,可以了解一個優秀心理咨詢師的成長過程。雖然我暫時沒有條件接受督導,但也從中學會了自我督導的方法:對案例的逐字記錄和反思。
書中還穿插了岳先生求學的經歷,和他對心理咨詢的一些看法。輕松自然的文風、嚴謹詳實的記錄,不僅讓書中的人物感受到了“登天的感覺”,也讓我感受到了。《登天的感覺》一書,讓我第一次具體感受到心理咨詢的巨大的魅力,感受到從事心理咨詢行業的所能擁有的巨大幸福。
3、三見“誤終身”
08年7月開始心理學專業學習,12年5月年獲得心理咨詢師資格,13年4月正式開展咨詢。一路走來,設定的目標一一實現,可直到真正進入咨詢工作,才發現心理咨詢對于而言只是“看上去很美”。
就象有了教師資格證不一定會教書一樣,有了咨詢師咨格證,也不一會咨詢。沒有督導的指點,沒有同輩的扶助,從第一次咨詢的興奮和慌亂,到慢慢熟練咨詢的基本步驟——我摸索著、實踐著,也困惑著。咨詢師考試的內容只是基礎,要想做好咨詢,那些遠遠不夠。我想我需要繼續學習。
于是,我買了很多書閱讀,精神分析理論經典、團體咨詢著作、繪畫療法指導、家庭治療技術——大量的閱讀并沒有解決我的疑問,反而讓我更加困惑:咨詢理論和技術流派眾多,僅美國登記在冊的咨詢理論和方法就有三十多種,引入我國后更是名目繁多,從最傳統的精神分析,到后現代主義的敘事療法;從極具思辨的理性情緒,到看重投射的箱庭療法;從只關注事件本身的焦點治療,到關注家庭關系的家庭排列治療——每種理論和方法有著不同的核心理念,卻在操作方法卻又有不約而同。哪一種理論才是真諦?“亂花漸欲迷人眼”,咨詢之路,我該何去何從?
幸運的是,我遇到了它——《登天的感覺》。心理咨詢是門首先是門技術,基本功打好了,才能談得上風格的整合,才能談得上咨詢的藝術——它這樣告訴我。
仔細閱讀每個個案,我驚奇地發現:無論是來訪者需要解決哪類問題,婚姻也好、求學也罷;無論咨詢者信奉的是哪種理論,精神分析也好,來訪者中心也罷;無論咨詢者采取的是哪種技術,系統脫敏也好,理性情緒也罷;岳先生的基本步驟都差不多,用到的基本能力就四種——同感力、洞察力、覺察力和溝通力。
書中讓我記憶最深的是個案是《我想從哈佛轉學》。咨詢伊始,岳先生并沒有深入洞察莫尼卡行為背后的真正原因,而是從自身的經驗出發,認為莫尼卡是因為不適應哈佛的學習壓力才想轉學,從而對莫尼卡進行大量的說教和鼓勵。導致莫尼卡的阻抗,不愿意再來咨詢。經過和督導的爭執,岳先生發現自己可能行事過于簡單、并沒有發掘事件背后真正的原因。在后續的咨詢中,岳先生改變了自己的態度,通過真誠的傾聽,莫尼卡終于講出了轉學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學習的壓力,而是源于對姐姐的愧疚。至此,咨詢才真正開始。個案結束,岳先生接受督導時反思自己,因為自身的經驗所限,在咨詢中沒有很好的覺察自己的未完成情結,咨詢中出現反移情,也就是把自己以往的生活經驗投射到來訪者身上,沒有做到同感,也就無法獲得來訪者的信任,使咨詢走向誤區。
類似的問題我也曾出現過。L同學是名初二學生,在班主任的要求來進行咨詢,咨詢原因是上課發呆、聽不進去。L同學在咨詢中非常被動,很少說話,基本是問了才答。我簡單的以自己求學的經驗來判斷她的問題,認為她可能是因為不喜歡任課教師才會這樣。于是從這方面進行切入,也得到了她表面上的認同。但是第二次,她沒有再到咨詢室來。當時,我簡單的以為是她情況好轉或者感覺不好意思,所以沒來??蓻]多久,她母親的到訪讓我了解她上課發呆其實另有原因。和岳先生一樣,反移情讓我的咨詢淪為說教。如果她的母親不來找我,我還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成功呢。真是慚愧!
當時只覺得自己傾聽不夠,讀了這個案例才明白這是我自我覺察力缺乏的表現。
?心理咨詢是門藝術,它需要專業知識儲備,但好的咨詢師并不一定是專業知識最豐富的——《登天的感覺》還告訴我。
我不是心理學專業科班出身,半路出家,學習心理咨詢,心中總是惴惴,擔心自己的知識素養欠缺太多。從書中,我了解到岳先生本科學的是英語,在飛往美國的飛機上,第一次接觸到心理咨詢這一職業,從此改變職業方向,為自己、也為中國的心理咨詢開啟了一個新領域。岳先生用他的經歷告訴我,心理咨詢是對人的藝術、是情感的藝術、是領悟的藝術,心理學的教育背景固然重要,但對于心理咨詢師的成長并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他的學習經歷,讓我對自己的職業之路有了信心。
? “登天的感覺”就是成長的感覺,心理咨詢是幫助別人成長,更需要咨詢師自己成長,《登天的感覺》讓我體驗到登天的感覺:此中滋味不尋常!
? ? ?后記:“這條路上,我不是走得最早的,也不是走得最遠的,更不是走得最快的,但我會努力成為走得最久的”,從08年學心理學開始,我就這樣告訴自己,不要被同學們的優秀嚇倒。8年里,我也這樣做了。現在回過頭了,看看這8年,感慨自己的變化之大,用脫胎換骨來形容也無不可。
? ? ?學習心理學,受益最大的是自己。在自我覺察和調整中,人格在不斷成長和成熟。每次和來訪者對話,也是和自己心靈的某一面在對話,來訪者在改變、領悟,自己何嘗是不是。心理咨詢是人與人的關系藝術,咨詢者的人格才是咨詢成功的最大保障。這句話,我現在深以為然。
? ? ?學習心理學,受益的還有自己的家人。了解了人性的復雜和脆弱,學會換位思考和溝通的技巧,自己在變,家庭系統也在變。
? ? ?學習心理學,受益的還有我的來訪者們??吹剿麄儗W會學習、學會相處、學會管理情緒,帶著積極的心態走向新的生活,那種成就感就是“登天的感覺”。
突然發現,做心理咨詢師真是很幸福的工作,幫助別人的同時幫助自己,收獲成就感的同時還能收獲掙錢養家。還能和許多有趣的小伙伴一起,學好多有趣新技能,做好多有趣的新工作……
? ? ?三年前,我會告訴自己“我是心理咨詢師,我特別?!爆F在,我會告訴自己“我是心理咨詢師,我驕傲!”哈哈,驕傲的我要休息了。如果喜歡這篇文章,就請轉發給你的朋友吧。
? ? 最后啰嗦一句,七夕快樂!晚安。明天見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