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開局,很難。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幾億國人在家中悶了一個多月后,整個疫情終于基本得到控制,國內的疫情局面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各企業也開始復工復產。
但為了抗擊這場疫情,我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失業、降薪
疫情影響下,經濟活動停擺,但企業的辦公場地租金、人力等成本卻沒減少,這些剛性成本全都要如期繳納,對于現金流本就緊張的企業就變得捉襟見肘。
哪怕是財大氣粗的餐飲行業大公司西貝,賬面上的現金流也只夠維持3個月,其他的中小企業更可想而知。許多公司不得不采取裁員、降薪等措施以求度過難關,不少企業因為之前經營問題加上遭遇疫情更是雪上加霜。
這是我了解到的最新的一份各公司裁員降薪名單。
其中不乏行業巨頭公司,比如滴滴、優信、58、攜程、宜信等。
其實這個時候,能正常發工資的公司已是優秀。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受到,大概是從18年年底開始,整個經濟下行趨勢就很明顯,具體反應到就業上,就是找工作沒那么容易了。
也大概是18年底開始,企業裁員已成常態、996成了福報、能有一份工作已是老板的善心,時不時聽說公司倒閉、老板跑路、員工被裁的消息。
大家有興趣的話可能逛逛B站、知乎,B站上有不少關于失業的個人視頻,知乎上2020年失業潮的瀏覽量達到了十幾萬。
雖然沒有官方的數據輔證,但就業形勢的不樂觀從出臺的政策也可見一斑。
比如,2019年國家對不裁員的企業返還上年繳納的失業保險費的50%、2020年又出臺研究生擴招18.9萬人等,各地方政府也因地制宜制定了不同的保就業措施。
2020年遭遇疫情黑天鵝,更是讓本就嚴峻的就業形勢難上加難。
從需求端來說,2019年失業的,很多人都還沒找到工作,因為疫情導致的企業裁員,增加了失業者,再疊加上每年節后的跳槽,找工作的人更多了。
從供給端來說,經濟下行壓力下企業壓縮用人成本,工作機會沒那么多了。
需求大于供給,有種失業潮來臨的焦慮感。
暴跌、救市
現在國內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是按住葫蘆起了瓢,國外疫情逐漸蔓延,全球疫情有失控的風險。
加上兩大石油巨頭打架,市場恐慌情緒加劇,金融市場一片哀嚎。
美股市場在7天時間內內經歷了3次熔斷,市場上所有的資產都在暴跌,搭眼望去全球股市一片綠油油。
美國作為全世界最強經濟體,與全球經濟緊密相關,美股的行情也影響著其他國家的股市。全球其他國家也是全線暴跌,觸發了韓國、巴基斯坦、印尼、巴西、加拿大等七國股市的熔斷。
即使是一向被認為是避險資產的黃金、比特幣都在暴跌。
要知道在此之前,美股歷史上只熔斷過1次,那一次發生在1997年,而美股在7天之內就熔斷了3次。
很罕見。
連久經風雨的巴菲特都表示活到80多歲也沒見過這樣的場面。
為了救市,美國上周直接就緊急宣布50個基點的降息,這是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幅度的一次降息了!可能是白宮的老爺們覺得下的藥量不夠,上周末又出臺了重磅王炸,直接降息至0!
這下好了,本來本來上周在暴跌后稍有起色的美股,像一個被喂了重藥的病人,不但沒起到預期的正向效果,反而病情加重,股市在昨天一瀉千里。暴跌3000點創史上最大單點跌幅,3月16日87年美股股災以來最糟的一天。
活久見。
作為全球資產定價的重要坐標的美國10年期國債在上周更是一度跌破了0.5%。這是什么概念呢?
哪怕是美國經濟最差的大蕭條時間都沒有這么低過,歷史上首次!
昨天,就連一向傲慢自大的川普不得不承認美國經濟可能將陷入衰退的境地。
我們正在見證歷史。
山雨欲來風滿樓,有種金融危機來臨的惶恐感。
怎么辦?
面對失業的焦慮感和金融危機的惶恐感,作為普通人的我們該怎么做呢?
我有如下建議。
1.好好工作,不要裸辭,謹慎跳槽
現階段下,有一份工作就好好珍惜,一份穩定的工作能帶來相對穩定的收入和現金流,能保證你至少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生活質量。
即使跳槽,也要騎驢找馬。這次疫情中很多人都是年前裸辭,想著來年找個好工作,結果遭遇疫情,市場上工作機會變少,工作更難找了。中間幾個月時間的空白期,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經濟壓力陡增。
所以,我建議你不要裸辭,即使跳槽也是騎驢找馬,考察好新的工作機會后再挪坑。
2.別亂買資產,現金流才是王道
同學們,不要看著現在資產價格便宜,就想著抄底,你以為是抄底,實際回過頭來可能是抄到了半山腰上。現在這個時候,老老實實持有現金才是王道。
有了現金,就有了充足的子彈,就能在合適的時機以低價位買入優質資產。對別人來說的危機,可能是我們的轉機。
現金流有多重要,在這次疫情中已經凸顯出來。
大家發現,很多在我們眼中所謂的大企業的資金鏈如此脆弱,很多人手中的現金也都抗不過兩個月的各項支出。疫情就像一場大考,對大家的應對突發事件的抗風險能力的考察。
這場考試,你及格了嗎?
對我們來說,需要儲備一筆至少半年內支出的現金,包括房貸車貸、日常開銷、孩子供養、父母養老等,這樣做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你在危機來臨時候真正做到手中有錢,心中不慌。
特別是當經濟下行成為新常態,當不確定性越來越強,意外事件沖擊越來越頻繁的背景下,現金流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
3.做好資產規劃,特別是無風險資產
中國在改革開放后的幾十年時間里,我們國家一直處于經濟高速發展、社會穩定的環境中。但是今年的疫情、資產暴跌這些大事中,我們要意識到危機其實一直都存在。
當危機來臨時,往往會讓人措手不及。
我們需要思考,我們當前的現金流是持續穩定的嗎?我們的資產是能持續穩定的產生被動收入的嗎?我們能保證當前的生活質量在不受到外部突發事件的影響情況下受到影響嗎?
在家庭資產配置中,除了考慮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支出,更重要的要考慮未來的穩定現金流收入,這筆現金流必須是穩定、無風險、可持續的。
那你會說,我不投P2P、我不投高風險的股票、也不玩幣、信托私募我也不懂,買房我響應國家號召不投資房產。我就老老實實把錢放在銀行,吃利息還不行?
錢放在銀行里,有國家信用背書,靠譜。估計現在大多數人都是這么想的。
現在還可行,以后恐怕要讓你失望了。
去年11月份的時候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創新經濟論壇上說了一句話:“實際上我們中國還是可以盡量避免快速地進入到這個負利率時代。”
這段話背后的意思是什么呢?中國一定會降息且會降至負利率。
降息意味著什么呢?你把錢放在銀行,錢是在貶值在縮水的啊親。
那有沒有一種資產可以滿足這種需求呢?答案是年金險。
年金險的價值和意義就是未來能產生持續穩定的現金流,這在全球資產暴跌、利率降低的大趨勢下,年金險是適合普通人的無風險保底資產配置。
它能保證我們未來的確定性現金流,能為我們未來的生活托底,和其他投資不同,年金險不是一種消費也不是追求資產超高增值,更多是一種穩定、持續獲利的資產。
在此基礎上,你再去考慮其他的進攻型資產,比如股票、房產等,也就是做資產增值。
有了保底的現金流,再怎么折騰也不用太擔心,至少未來的生活有保證,心理是有底的。
4.注意鍛煉身體,健康第一
這次新冠肺炎大家大家都看到了,對于免疫力差的老人死亡率更高些,身體健康比啥都強,健康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事兒別熬夜,早睡早起,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別把自己用健康換來的錢,最后都給了醫院。
5.收入結構多元化
我們現在大多數人的收入都屬于主動性收入,說白了,就是靠出賣自己的技能、體力等去賺錢。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萬一你失業了怎么辦?你有其他的收入渠道可以頂上嗎?你的職場競爭力能保證你可以工作到40歲以后嗎?
中年危機可不是空穴來風。
這個時候,你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房貸車貸要還,每天一睜眼就得想想怎么掙到今天的支出,想想就頭大。
所以,擴展自己的其他收入渠道很重要。在有余力的情況下,考慮做一些副業,為自己多謀一份收入總沒錯。
說不定,你現在做的副業,以后會成為你的主業。
錢,是個好東西。
寫在最后
雖然通篇寫的有點喪,但我覺得困難終將過去,希望總會到來。當我們做好了以上幾點,至少能做到在危機來臨時,我們能從容應對。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