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獻給初入健身坑,需要自己制定計劃的小白。
此文重點偏抗阻力訓練,因有氧訓練強度控制需知道心率,不方便操作,而抗阻力訓練強度易控制。
一、一般的訓練原則:
專門性、超負荷、漸進式
專門性原則是所有有效訓練計劃的基礎,是指通過一種專項的運動的方式進行訓練,從而達到專門的效果。比如如果你需要扔鐵餅,就要通過力量訓練著重訓練腰腹、大腿、手臂力量,而不是通過長跑增強耐力。
超負荷原則指進行鍛煉時,鍛煉的強度要高于不鍛煉或身體已適應的強度。
漸進式原則是因為鍛煉者的身體素質在不斷提高,所能承受的刺激強度也在提高,這時,訓練強度也需增強。
二、運動方式
主要介紹抗阻訓練和有氧訓練
抗阻訓練分為核心練習、輔助運動。
核心練習是一項多關節運動,需在小肌群(如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腹肌、小腿)的協同作用下動員一個或多個大肌群(如胸部、肩關節、上背部、臀腿)。如臥推就是一項核心練習。
輔助運動是一項單關節運動,必須只動員小肌群或只動員一塊大肌群。如杠鈴彎舉、水平啞鈴彎舉。
初級訓練中為每個肌群或部位選擇一項運動:胸部、肩關節、上背部、臀/大腿、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腹部和小腿;中級訓練中每個肌群可包含兩項運動。
有氧訓練:種類繁多,根據自身運動能力,選自己喜歡的。
三、運動順序
抗阻訓練:根據運動原則中的專門性原則,如果有提高某個專項運動表現的需要,可先訓練專門性強的活動。但運動順序更多的是由運動本身的特點決定的。
順序一:爆發力訓練-----核心練習-----輔助練習。如高翻---上舉---前蹲---后蹲---坐位下拉---屈腕---坐位提踵。
順序二:下肢訓練--------上肢訓練。如腿舉---臥推---弓步---彎舉
順序三:組合組和超級組,即連續完成一組包含兩種不同運動的練習,中間沒有休息間隔。如果兩種練習訓練的是相同的肌群,那么這就叫組合組;如果是不同的肌群,就叫超級組。(適合受過訓練的人)如臥推+引體向上,深蹲+臥推。
四、運動強度
抗阻訓練:
頻率:初級訓練者每周2-3次(平均分配,如周一、周四或周一、周三、周五)
中級訓練者每周3-4次(如周一、周四訓練上身,周二、周五訓練下身)
高級訓練者每周4+次(如三天訓練,一天休息)
次數和組數、休息時間:
以增強肌肉耐力為目標,次數應大于等于12次,組數2---3次,休息時間30秒內;以肌肉增粗為目標,次數6---12次,組數3---6次,休息30---90秒;以增大肌肉力量為目標,次數小于等于6次,組數2---6次,休息2---5分鐘。
負荷:1RM測試法。
*及時調整訓練計劃,以維持訓練強度,提高訓練水平。訓練頻率、強度的增加量每周不超過10%。
有氧訓練:
頻率:初級者一周2---3次,如周一周四,或周一周三周五
中級者一周4---5次
高級者一周6次
運動時間:20---60分鐘的連續運動或間歇性運動。
五、注意
(一)有氧訓練和抗阻訓練結合
對于不經常參加運動的人來說,二者結合將在增加肌肉力量、提高攝氧量這兩方面都有所提升,但對高水平運動者來說,這種訓練方式是否起作用值得懷疑。
研究顯示,適當的抗阻訓練和有氧訓練結合時,力量增加將會比較遲鈍,而攝氧量的增加沒有影響。與只進行抗阻訓練相比,結合訓練肌肉維度的增加量會相對少些。另一方面,在有氧運動中加入抗阻力訓練似乎能提高小強度的有氧耐力。
(二)熱身、放松必不可少。
熱身:分為一般性準備活動和專門性準備活動。先進行慢跑、伸展性練習等一般性練習,再做專門性準備活動。如臥推時,先慢跑、拉伸,然后做幾組低負荷、低次數的臥推,以降低肌肉粘滯性,募集更多運動單位,預防運動損傷。
放松順序與熱身順序相反。放松使身體由緊張狀態過度到放松狀態,加速乳酸消除。
(三)http://www.jirou.com/qicai/#2如果不知道健身房器材如何使用的話,可以試試這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