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這個萬物復蘇,春暖花開的季節,我們因“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教學評一致性”現場觀摩活動相聚到青島長江學校。今天也是收獲滿滿的一天,收獲了知識,收獲了感動……對三位執教老師只有滿滿的佩服和崇拜,對長江學校的小學生們也是滿滿的感動……
? ? 今天第一節課是萬靜老師帶來的《用數對表示位置》(由于司機給我們送錯了學校導致我沒有聽到開始的部分),在最后萬老師帶領學生回顧的時候有說到從站隊導入,把人抽象成點,用點子圖表示,再用行列表示,最后引出數對。在用數對表示人的位置時候,萬靜老師充分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思考如何表示位置,怎樣更簡便呢,學生也積極分享自己的做法,例如:生1用3.2表示,生2用3B2D表示,生3用3?2?表示等等。萬老師肯定了大家的做法并且引導大家每個人一種表示方法是不是有些混亂,所以我們需要統一一下,由此引出數對。整個教學過程流暢且自然,學生一直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是引導者,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 ? ? 上午第二節用一個詞讓我來形容那就是“震撼”,被老師超強的課堂把控能力震撼,被學生的聰明才智震撼。由于是蘇教版內容,我也是第一次接觸這節知識點,毫不夸張地說在聽課過程中我真的沒有發現規律。整堂課用了皮克向國際數學大會寄信這一情景貫穿始終,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起學生的好勝心一定要讓數學大會認可,另一方面也是在這個一次次寄信一次次被打回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教育學生不輕言放棄勇于嘗試,這是一個不斷地發現、修正、改進、再發現、再修正的過程(后面講座中有提到杜威的“思維五步”:在情境中發現疑難——提出問題——假設——解決——驗證、結論)。同時也在此過程中給學生滲透數學文化,可謂是一箭多雕。
? ? ? 在張老師的逐步引導下,學生慢慢探究出了釘子板上的多邊形的面積規律,S=n?2?a?1(S是面積,n是邊上釘子數,a是形內釘子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張老師并沒有講很多,大多都是學生說的,規律也是學生說的,甚至最后的公式也是學生總結的。
? ? ? 張老師這節《分米和毫米》是蘇教版二年級的內容,授課學生也是二年級的小學生,在我們的印象里二年級正是活潑好動,想法滿天飛的階段,剛開始幾分鐘的課堂也確實是孩子們天真無邪的搶答問題逗笑了臺下聽課的老師們,但很神奇,在張老師的引領下他們改變了,變得有序、安靜、認真的聆聽老師還有同伴的匯報。張老師通過讓學生量練習本的厚度入手,發展厘米尺已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讓學生去想怎樣才能量出練習本的厚度呢,讓學生去想辦法,學生很自然的想到把1厘米進行分解,在學生動手過程中,張老師深入學生中去,發現他們不同的做法并予以展示。出示尺子,讓學生數一數1厘米是幾毫米,這地方有一個非常棒的小插曲,大部分學生都數出來10毫米,但張老師發現有一位小姑娘數了兩遍都是5毫米,然后張老師用非常親和,非常鼓勵的語言讓這位女生數給大家看,幫助她發現自己哪錯了,但整個過程張老師都是從另一個角度夸獎她安靜、細心有耐心,在她發現自己錯誤后又安撫她有雙智慧的眼睛。既解決了這個女孩的困惑,又保護了女孩的自尊心,并且給女孩莫大的鼓勵,我想這個孩子在日后的數學學習中會更有自信更有信心。在認識毫米后,張老師用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去感受1毫米的長度,用眼睛去感受用心去感受,讓孩子腦子里形成對1毫米深刻的認知。在后面張老師讓孩子們目測下數學課本的厚度,孩子們能幾乎準確的說出數學書的厚度大約有6毫米、7毫米、8毫米,均在可視誤差內。此時張老師并不急于讓學生去認識分米,而是引導學生回顧是如何認識毫米的,通過哪些方法。如找、數、比、估、量等。之后充分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去探究分米,有了毫米的基礎,分米的探究就水到渠成,孩子們很快速的完成了探究。這一節課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整堂課張老師撲下身子,融入到學生中去,去聽去看學生的表達學生的收獲,眼里心里滿滿的都是學生,而不是牽著學生的鼻子走。
? ? ?
? ? ? 張老師在自我評課時提到一句話,在課堂中,不做纖夫,要做牧者,做那個揮揮鞭子,給學生指指方向的人,而做纖夫要一直牽著學生走,老師累學生也很累,學習效果反而大打折扣。張老師研究親和數學這個課題,親和數學不單純指老師需要還有態度要有親和力,而是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也要眼里有學生,心里有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關注學生的想法。其實這給我提了個醒,在我日常講課時候,設計好了學習活動,總想學生按照我的想法去探究去進行學習活動,甚至很多時候學生“偏離”我的“軌道”我還會把他們強行拉回來,這其實就是我只注重了自己的教學設計,只重視自己這堂課的設計,而沒有關注學生的學習思維發展方向,就像給孩子套上一個枷鎖。
? ? ? 張老師在講座中提到三點:愛提問、會思考、能研究,并針對這三點進行了展開討論。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愛提問,我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很可能就把我的學生的發散思維扼殺在了搖籃里,因為我沒有保護好他們求知還有探究的欲望,總寥寥幾語打發了他們,而張老師恰恰相反,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他們提問,并拿出時間讓他們去討論,甚至可以更改自己的教學計劃,讓學生去討論去探究,然后用學生去解決學生的困惑,這樣長期下去培養出來的學生自然是素養很高的學生,因為他們愛問問題,愛動腦,并且能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困惑,并勇敢的表達自己。
? ? ? 張老師班的戴子宸同學在上完小數這一節后提出了他的疑問,為什么萬分位在小數點右邊第四位,而萬位卻在小數點左邊第五位?這個問題我曾被學生問到過,但我也只是簡單的給學生說了說,并沒有給學生講透,也沒有鼓勵他們去討論去探究去解決這個問題,最后學生也是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而張老師的做法跟我完全不同,她讓大家討論,然后讓學生為戴子宸同學解答。有孩子說因位小數點左邊是依次??10,小數點右邊是依次?10,個是1,除以10就是0.1是十分之一,所以是十分位;有孩子繼續說因為不是以小數點為對稱,是以個位為對稱點,因為1很重要,1是萬物之源。哇,通過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討論不僅將這個問題解決了,還探討出很哲學的問題,1是萬物之源。永遠不要小瞧我們的孩子,我們要充分保護孩子的求知欲,以及敢于提問題的勇氣,還有不要剝奪他們發表自己看法的機會,對于知識不要嚼了喂給他們吃,而是要讓他們自己去“啃骨頭”,去品味去回味。孩子得能力也在一次次探究中得到質的飛躍。
? ? ? 學無止境。學習的第一天,收獲很多,啟發更多。慢慢消化,慢慢吸收,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游刃有余的上一節公開課!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