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被習慣所塑造的,優異的結果來自于良好的習慣,而非一時的行動。——亞里士多德
曾經制定了不少目標,要練出好身材,要寫一部小說,要學會一門外語,要每天跑步,也曾作出將每天時間精確到分甚至秒的計劃,卻依舊逃脫不了“三分鐘熱度”的魔咒。墻角處的吉他早已布滿灰塵,地板上的啞鈴早已銹蝕不堪,電腦里的小說永遠只有半截。漸漸的,豪情的斗志偃旗息鼓,激情的火花奄奄一息,播種下的習慣種子還未破土就失去生機。
你是否也像我曾“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心中豪情萬丈,卻行動不足。那么在這本《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里,就能找到堅持下去的方法。這不是一本泛泛而談的雞湯文學,不到兩百頁的篇幅將“習慣養成”分析得鞭辟入里,滿滿的干貨顯得極具誠意。習慣的種子要想成材,需要的不僅僅是意志力,更需要一個正確的方法。
人類具有“對抗新變化、維持現狀的傾向”,強大的慣性就像層層泥土,阻擾著習慣種子的生長。
一、習慣種子破土需克服“三層泥土”
習慣的養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關于習慣養成需要的時間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需要二十一天,也有人說需要三個月,需要半年的。無論哪種說話,都不可否認的是,習慣的養成需要長期的堅持。當習慣就像每天刷牙吃飯般能夠毫不費力的堅持,才能說真正養成了一個習慣。
在習慣的養成中,需要克服三個時期:反抗期(第1天~第7天)、不穩定期(第8天~第21天)、倦怠期(第22天~第30天)
1.反抗期:馬上就想放棄
人們總喜歡急于求成,總希望自己同時養成多個好習慣,這恰恰是半途而廢的一大誘因。回首自己多年來的經歷,發現自己大部分的“堅持”都在短短七天的“反抗期”內宣告失敗,才發現自己居然違反了習慣培養的所有三個規則,不僅僅確立多個目標,制定了復雜到自己都記不住的計劃,還過分在意自己的結果。現在看來,失敗似乎在說難免。
針對“反抗期”,書中提出拋棄“完美主義”,以嬰兒蹣跚學步般開始,從小處著手。并且做好簡單的記錄,消除“隨意”的感覺,客觀掌握事實。
2.不穩定期:容易被影響
在不穩定期中,我們時常會被突如其來的加班或應酬等非固定事件所影響。當反抗期保持的習慣被突發事件打破后,常常會萌發退避的念頭。生活和工作常常無法按照我們主觀念頭發展,再完美的計劃也無法預料未來的一切。
因此,對于各種突發事件建立“動力機制”,才能巧妙地應對困難。
3.倦怠期:感到厭煩
眼看習慣即將養成,卻突然失去熱情,也感受不到持續的意義。這是習慣引力為了維持現狀而設法抵制一切的困獸猶斗。正如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一個月的堅持很可能因為倦怠期的大意而毀于一旦。這時,適時制定新的計劃,以嶄新的心情重新開始,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十二個“持續開關”,“持續澆灌”習慣種子
習慣的養成離不開意志力的較量,挑選自己合適的“持續開關”會讓你的堅持事半功倍。兩大類的“持續開關”——糖果型開關和處罰型開關,細分十二個小類,每個方法又有具體的操作,讀者可以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做出合適的選擇。
1.糖果型開關(快感)
糖果型開關分為:理想模式、儀式、去除障礙、獎勵、被稱贊、游戲。完成一項任務的快感相信大家都體會過,尤其是能得到別人的認可。
2.處罰型開關(危機感)
處罰型開關分為:損益計算、結交朋友、對大眾宣布、處罰游戲、設定目標、強制力。如果想養成一個習慣,不妨在朋友圈里打卡,讓朋友們來監督自己。
在書的最后,列舉了六個成功案例,也是通過具體的例子向大家提供參考,怎樣設定方案。
合上書本后,感覺這本書物有所值。從中學到不少的方法,我做了個表格,把自己要堅持養成的習慣寫下,每天完成一項就打一個勾,看著每天畫的勾慢慢地增多,心里特開心。我也希望自己通過這種方式播種的習慣種子,終有一天長成參天大樹。
如果你也有夢想,那么從現在起,播種習慣的種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