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這是本幫助人理解家庭和家庭成員之間關系的心理學書籍。書中以一個典型的美國中產家庭接受集體心理治療的案例,真實展示了家庭問題及其治療的全景,讓我們清晰看到,家庭其實是一個復雜的系統,任何家庭問題都不是單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家庭共同造成的。書中有幾個觀點讓人印象深刻:
? ? ? 1、家庭是一個小型生態系統,家人之間的作用是此消彼長的,家庭氛圍和各成員之間的互動關系,將影響子女未來在自己新家中的表現。
? ? ? 如人們常說的“媽寶男”、“媽寶女”,自幼在母親的寵溺與過度呵護下長大,他們唯母親的話是從。成家后,很容易把原生家庭中的問題帶到新的婚姻生活中,強勢的婆婆和岳母習慣了一如既往的家庭掌控權,常會干涉孩子的生活引發新的矛盾,讓小家庭難得安寧與平靜。
? ? ? 2、夫妻感情不合,容易讓孩子陷于“替罪羊”模式,淪為不幸婚姻的“犧牲品”。
? ? ? 書中大衛和卡羅琳感情冷漠、彼此埋怨,卡羅琳跟兒子控訴,大衛向女兒抱怨。于是女兒克勞迪亞開始疏遠母親,模仿父親對卡羅琳不聞不問,這更激發了卡羅琳的憤怒,她將對丈夫的不滿全都發泄在了女兒身上,情緒上的遷怒讓母女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爭吵愈演愈烈。有時大衛會站在妻子這邊一起管教女兒,克勞迪亞覺得遭受了父親的背叛,變得更加叛逆跋扈,最終成了大家眼中的“問題少女”。在這場家庭沖突中,克勞迪亞其實是父母婚姻較量下的“替罪羊”,她的異常表現實際上是母親情緒失控下的產物。
? ? ? 3、婚姻中的“共生糾纏”是親密關系的殺手,想要永葆婚姻長久幸福,需學會保持適當的分離與獨立。
? ? ? 男女雙方步入婚姻,不是為了將兩個鮮活獨立的生命捆綁融合為一體,而是為了在彼此擁抱取暖的同時,也能擁有對自己生活做主的能力。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在結婚之初,對婚姻常抱有過高期望,總以為在新組建的這個家庭里,對方完全從屬于自己,能給到自己足夠的照顧、關愛和理解。他們極盡熱情滿足對方,也期待對方能以同樣的熱情回饋自己。慢慢地,作為獨立個體的邊界感漸漸消失,一方試圖以自己的意志來主導另一方的生活。當兩人提出的需求越來越難以滿足,便會心生嫌隙和疲憊。這時,夫妻中的一方或者兩方會將精力轉移投入到別的地方,如工作、孩子,甚至是外遇上,于是不滿、猜忌、指責、冷漠等讓家庭矛盾凸顯,夫妻關系逐漸生疏冷淡,陷于一種分不能分、和不能和,彼此暗自較勁的痛苦境地,這也就是作者說的婚姻共生糾纏關系。
? ? ? 讀這本書,心中常浮出一句話:“保持獨立,才能享受真正的親密;懂得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愛他人?!?在家庭這個龐雜的系統中,我們每個人都身兼多重角色,如何處理好各方關系,我覺得最首要的,是得確立好各種關系的邊界,不要太過壓抑自己去滿足取悅對方,也不要將自己的人生幸福寄托在他人身上。
? ? ? 一是不將自己原生家庭牽扯到自己的小家庭中。父母雖養育了我,但我的人生幸福只掌握在自己手中,生活中的問題還得靠自己解決,不能依賴父母。
? ? ? 二是孩子不是平衡婚姻關系的籌碼,孩子的生命雖源于我,但她并不從屬于我。給孩子構建一個溫馨和睦的家,是做父母應盡的本分。面對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少些打壓控制,多份理解信任,只有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才能真正走出屬于她自己的路。
? ? ? 三是兄弟姊妹是我的親人,但未曾經歷他們的人生,我就無權對他們的生活做決斷。只有照顧好自己的小家,才有能力兼顧大家。
? ? ? 四是愛人是我的伴侶,但更是他自己。既認可他的優點,就得接納包容他不完美的一面?;橐霾皇请`屬與依從,它是一種平等的契約,這其中既包含著絕對的忠誠,也代表著各自的責任與義務。
? ? ? 婚姻好比橋梁,連接了兩個全然陌生而嶄新的世界,而在這兩個世界背后,至少還鏈接著兩個以上的家庭,如何平衡處理好家庭關系,也是我們人生中必修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