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確的姿勢聽英文歌》其實是我的一篇舊作,剛注冊簡書,就想著放上來看看,結果讓我受寵若驚。謝謝大家的喜愛。
我是一名老師,既教老外中文,也教中國人英文。寫這篇文章的初衷,就是想用一種科普的心態,讓大家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講的大都是一些很淺顯的東西,既然大家喜歡,那我還會繼續創作,盡量幫助大家用輕松愉快的方式去學習語言。
很多人會說,道理都懂,可就是學不會怎么辦。其實我想說的是,外語很重要,但又不是那么重要。很多時候,英語可能都沒有姑娘你的一支口紅重要。所以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負擔,即使學不會,那又怎樣?然而通常的情況是,沒有人會學不會一門外語。因為語言能力是人的天賦,大家伙兒得相信自己的大腦本身的能力。
每次有新的學生要來我這學習,我第一個問題就是,你為什么要學。有人為了考試,有人為了工作,有人因為興趣。我最不想聽的答案其實就是,因為我覺得英語很重要blabla, 所以我要學習。我希望聽到的是,你有強大的動機去驅使你學習。否則,結果只能是半途而廢。其實,學習英語最好的時間是我們小學初中高中12年,當我們踏出校園后,更多地是進行語言的培訓,而不是細膩的學習。
對于我來說,我的理念就是,語言培訓是用最理性的方式,幫助學生完成感性的飛躍。學習語言是個理性的過程,而最終語言的使用則是感性的。還有各位,如果你已經通過四六級,那么別再說我的英語很差之類,你覺得自己差,很多時候是你都沒有給自己足夠的表現機會。
然后,如果各位有什么自己喜歡的英語歌曲想要我分析,也可以留言給我,我會選取一兩首,幫你們分析,甚至做成教案。我也在考慮把我日程上課的一些故事和教材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幫助大家利用好碎片化的時間,盡可能地掌握一些學習語言的敲門。
最后貼篇我以前寫給我學生的文章。
每當你問一個英語還不錯的人:究竟該如何學好英語?你大致會得到以下幾種答案:
1.學習語言要堅持。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3.多看美劇,多聽英文歌。
4.去國外生活一年。
5.多找外國人聊天。
6.找我。
可現實是:
1.大家目前都是從小學開始學習英語,并且一直持續到大學,不可謂不堅持。
2.很多人都對英語文化挺感興趣,可始終得不到學習的竅門。
3.在你無聊的時候,你究竟看了多少部美劇?大概連你自己也說不清了。
4.在國外呆了N年還說不好英語的大有人在。
5.多找外國人聊天,結果外國人的中文水平要好于你的英文水平。
6.你們根本不來找我。
問題在哪兒?問題在于這些都是大道理,可是沒有人告訴你們究竟該怎么做細節。一個溺水而不掙扎的人是學不會游泳的。所以,「掙扎」很重要。這里的「掙扎」有兩層意思,其一:生存意識;其二,與周遭環境的互動。
在解釋「掙扎」之前,我先給大家講個小故事。08年夏天有個帥小伙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澳洲玩,住的YHA,里面住著各國小青年。小伙爸爸會說幾句德語,英語水平幾乎為零。但是他靠著幾個德語單詞和英語短句子,特別樂意和各位外國小青年交流,以至于有個傻乎乎的瑞典人,特別膜拜他。他還和一個日本老頭成為了好朋友,兩個人拿著電子詞典交流,爸爸先把中文翻譯成英文,日本老頭再把英文翻譯成日語。
一個特別勵志的故事,對吧?記住,一顆勇于交流的心,永遠是你學習語言的第一要素。這種勇敢,來自于你的生存意識,同時驅使你開始「掙扎」。這就是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求生欲。再往高級里演化一下,比如你愛上了一個在水族館工作的小姑娘,而你一直不記得水族館的英文Aquarium。某天你在水族館拍了一張照片,你要做個Tag,可是你不會拼Aquarium。于是你開始督促自己好好背誦這個單詞,你的詞匯量也因此增加了一個。所以,生活永遠是你學習的源泉。
那么我們究竟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做到「掙扎」?首先,你必須確認自己學習英語的動機,究竟是為了求職,還是出國讀書,亦或是旅游。(無論你有何種需求,我們都會滿足你。)在動機明確后,自然會選擇出對自己最有用的語言信息,從而事半功倍。其次,你要學會如何在現有的環境下,與周遭環境進行互動。
我們并不是身處英語環境,所以互動看似有些困難。但,我們不是有美劇么?你別以為吃著零食喝著可樂看美劇就能學好英語了,你得花點心思。有個朋友,她通過美劇學習英語的方法是,一遍遍地精看同一集美劇(此處感謝@葉卉老師)。我的建議是,選一部你喜歡的美劇,選一個你喜歡的角色,一遍遍地模仿他的臺詞。選一些有趣的精短的句子,即便自己在走路的時候,也可以想象自己是Pinkman,或者是Shelton,然后一遍遍地模仿他們說話。沒人會在于你的傻樣,而你卻可以逗樂自己。
學習過程中保持愉悅的心情,才能讓你的學習過程像金霸王那么持久。
哦對了,在開始這一切之前,你必須把一個叫做「英語很難學」的觀念揉成一團丟掉。選一部你喜歡的美劇,選一個你喜歡的角色,讓我們開始吧!
如果你喜歡什么美劇,喜歡什么角色,告訴我,我會選取其中的一些作為例子,給大家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