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珞
看了一本心理學的書《我知道你不知道的自己在想什么》,內容很有趣,科學的角度推翻了很多生活中習以為常的觀點。
比如中頭彩與終生殘疾一樣高興,比如信任只是一張皮,比如記憶是會騙人的。
今天要來談談的是一個關于道歉的觀點。《流星花園》里道明寺的那句話“如果道歉有用的話,要警察干什么!”可不僅僅是一句臺詞,還是一句很有科學道理的話。
文中引用了當年拍《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時,俞灝明和Selina在片場被燒傷,而導演陳銘章半年之久都不曾露面有個交代。
影迷們強烈要求導演陳銘章對事件道歉并給出交代。陳銘章迫于壓力最終做出了回應并公開道歉,然而這個道歉并沒有換來原諒和理解,反而更加深了影迷們對導演陳銘章的輿論討伐。
可見,道歉其實并沒有我們期待的那么有價值,有時候不僅是沒用甚至會變成火上澆油。
生活中比比皆是這樣的例子,一聲對不起,看似是人們想要的一種態度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實際產生的效果,往往遠低于人們預想。
你想要的真的是那一句道歉嗎?
記得當年看《匆匆那年》的時候,陳尋與一路從高中到大學的女主方茴分手,方茴陷入痛苦中無法自拔,于是自暴自棄,與渣男發生關系,還懷了孩子,陳尋知道后悔恨萬分,那時候,他除了對不起,再沒有別的話可對方茴說。然而,這樣的局面和那一刻的方茴,要那句“對不起”又有何用?
于感情亡羊補牢,于局面于事無補,即使陳尋掏心掏肺的道歉,說一萬句對不起,都是多余,有些事,發生了就是發生了,道歉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只能讓犯錯的一方減輕了內心的悔恨而已。
女友好不容易得來的紀念版珍藏,被相處友好的同事弄丟了,同事一番道歉之后,見女友仍舊沒有要原諒的意思。從開始時候的愧疚感轉為了心里的不痛快,一副趾高氣昂的架勢,對著女友叫囂“不就是一個XXX嗎?多錢賠你就是了,別老擺出一副我欠了你多少的表情!”這樣一通下來,本該她道歉的事,反倒成了女友太斤斤計較。
這樣的道歉,是不是很讓人窩火。對不起壓根起不到它應有的化解事情的作用,反而成了同事內心感受轉變的因素和理由,總以為有什么大不了的,道歉了還不行么?
這種時候,道歉有什么用,遠不如直接做出彌補的行為,更能安撫人心。
我們往往對道歉的行為太過執著,而沒有細想,道歉以后,就真的可以當沒事發生一樣了?
怎么可能?道歉只是基本的態度,與事情根本沒有本質的改變,要想真正撫慰人心,解決問題,還得是行為上給予實2際的補償或是接受相應的懲處。
別把道歉當做是犯錯之后的托辭和說服內心的借口,于很多事而言,道歉壓根起不到什么作用,萬不能高估了它的作用,放松自己的警戒,隨意用道歉的方式解決問題。
如果道歉有用的話,那要警察干什么!一句話點破生活中人們的慣性思維,以為道個歉就能夠停止紛爭,解決沖突,彌補過失。
試想一下,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事是一句道歉就可以平息內心的不甘的?
而后推己及人,在遇到道歉解決不了的事情時,想辦法用實際行為做出更合理更近乎人情的改善。
記住,道歉的作用沒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