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里,老劉正在和汪楊討論薪酬福利這一塊的業務。
作為首批開會的四大金剛之一,汪楊對此次的談話毫無壓力。經歷過不同的公司和老板,她對這種事早已駕輕就熟。
“小汪,你個人對薪酬福利的規劃是什么?你認為它的角色和高度又是什么?”
汪楊以理科生的嚴謹思維回復道:“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確認達標的基礎,否則我們就是在紙上談兵。我還是先分享一下業務現狀吧!”
“在深入到細節之前,我更想了解一下你作為部門主管,對這一塊的看法和愿景。”老劉不慌不忙地說。
“沒問題。我先闡述一下我所認知的薪酬福利,以及它在企業的定位,我所有的工作設想都是圍繞著這個定位而展開的。”
“首先,薪酬福利不單單是發工資給福利那么簡單,而是一套相對完整的薪酬福利理念。具體實施之前,企業要先確定自身的定位和價值,以及對員工的關懷程度。”
“哦?在你眼中,我們公司的定位和價值是什么?”老劉頗有興趣地問。
“我們公司的薪酬定位比市場平均值高,我們倡導精英政策,肯定員工的勤懇付出。這和新任總裁的風格和要求不無關系。他的對內溝通也好,對外溝通也罷,都給出很明確的信息--我們公司不養閑人。”
“公司新近出臺的一系列舉措就是最好的證明。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福利配套也要做到多元化,盡可能地滿足員工當下和未來的需求。我的團隊正在起草一些可行的建議,想找個時間給您過目,也希望您可以給些建議,幫助改進。”
“沒問題。等你準備好了,我們一起過。我只想提醒一點,預算控制是必須的。”
“這是肯定的,我所有的建議都以此為首要條件。”
“好。”老劉流露出滿意的神色。“剛才你提到薪酬福利是一套完整的理念,具體怎么理解?“
“現在的員工已經不再簡單滿足于公司提供的工資,還希望個人和家庭的歡樂與風險都能得到保證和保障。福利無論從性價比還是從影響力的角度來看,都能得到比薪酬更高的回報。譬如,我們可以以低于市場價的費用,向員工提供旅游或健身之類的常見福利,甚至貸款之類的特殊福利,讓其成為公司的吸引點。在這個情況下,薪酬和福利無形中就融為一體了。可惜我們還處于優化操作,努力把福利和薪酬做成一體的階段。我們總部的系統和操作更符合成熟市場的運作方式,并不適用于中國市場,因此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做調整。”
“我同意你的想法。那么你要如何搭建這個框架,才能讓它達到你的預期設想呢?”
“首先,在整體業務發展上,公司對人員投入多少以及投入怎樣的資源,都要有一個明確的人資定位,并依此為參照,安排培訓和招聘;第二,按資源分配,來制定公司應有的薪酬定位和福利計劃;第三,這個框架一定要配合法律法規的需求與變化。”
聽到這里,老劉疑惑地望著汪楊“難道我們有漏交或走法律漏洞的操作嗎?”
“這倒沒有。我指的是我們要配合不同地區出臺的各項政策。舉例來說,最近上海又調高了最低工資要求,對公司來說,這個就是新增成本。如果我們沒有預先做好這一塊的安排和準備,公司就只能通過增加業績或減低其他預算的形式來補上,這樣就很被動。所以我們的設計和安排一定要做到未雨綢繆。”
“很好。你和你的團隊要確保各項政策的跟進和了解市場薪酬數據。必要時,可以利用第三方服務機構來提供信息。這一塊的投資是必須的,不必擔心費用問題。”
“我們已經定期購買外部數據,確保工作不受影響。您不必擔心。”
“基礎框架搭建完之后,薪酬福利應該主動參與到績效考核里,共同負責獎金的設置方案。薪酬福利不僅僅是績效考核的執行者,為了增加銷量而沒有原則地加獎金,只會造成部門之間的不平衡,最終得不償失的是公司。一個好的績效設計離不開組織發展、薪酬福利和業務部門的共同討論,這樣才能既有效,又確保薪酬定位和員工的發展方向一致。”
老劉打趣道“如果到后面,業務確實有這個需求的話,你又該如何處理呢?”
汪楊歪著頭想了想,說“當然最終還是得盡量配合業務的需求。但是我希望他們能夠量力而為,不要為了拼業績而做一些短平快的方案。這種方案需要更緊密地跟蹤,避免出現問題。”
“還有呢?”
“基礎建設也是我們需要做的一件大事--我們的人資信息系統,也需要提升。”
“怎樣的提升?”
“我之前服務的公司,都有一個綜合系統來支持所有的HR職能。但現在公司使用的系統只有單一的薪酬處理功能,只能發工資,儲存發放工資需要的員工基本信息。這個系統并不能幫助我們整合所有的人資信息,譬如大羅和小天,每天都在靠excel過日子。所以科技是我們的突破口。”
“找個時間大家一起坐下來討論討論,看一下我們具體要怎么操作,需要什么樣的支持和工具,然后再向管理層提要求。”
“最后一個問題,作為薪酬福利部門的管理者,你認為你們部門的戰略價值是什么?“
”首先,我的部門不應該只是吸引員工加入的條件之一--雖然確實有很多人看在工資的面子上加入公司。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有吸引力的福利和薪酬體系,配合員工在發展的同時,得到合理的回報,成為吸引同事們留下來的理由。我希望和大家一起合作,建立一個相對機動,具有前瞻性的績效獎勵制度,讓整體員工都明確知道,自己的努力和投入會得到怎樣的回報。這些才是我的戰略價值。“汪楊堅定地說道。
”小汪,我對你今天講的東西很認同。但是說易行難,我希望我們能夠通力合作,把你的想法變成事實,而不是埋在心中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