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如果不是《南渡北歸》,我想我不會知道巴蜀之地的李莊,也定不會這么早就來到“萬里長江第一鎮”的李莊古鎮。
? ? ? 恰逢周末,陽光正好,丹桂正香。約上好友,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在一條信息后開啟了。
? ? ? ? 到達李莊古鎮時已是下午五點,因為太熱,我們顧不得賞景觀光,就直奔酒店。酒店坐落在長江邊,是一個十分別致精美的客棧。放下行李已是黃昏,行走在李莊古鎮的街頭,夕陽西下,微風柔和,寧靜閑散。黃昏的李莊古鎮,殘陽如血,倒影在忽明忽暗的江水上,更具歷史的古韻。同濟大學舊址還被保存著,偌大的足球場上,青春蓬勃的學生在投擲千秋,看著他們朝氣十足的模樣,我似乎又看到同濟大學的師生們在此學習生活的場景。
? ? ? ? 中國李莊文化抗戰博物館在鎮子新老交替的地方,似乎冥冥之中有某種巧合的安排。走進博物館,跟隨講解器,我從李莊的由來一直走到文人的西遷,再到他們的依依惜別,用了差不多兩個小時的時間。每走到一處,伴著歷史的足音,我祥細的聆聽著,細細的對照著圖片內容。慶幸淡季的李莊游客不多,讓我在兩個小時的時間里能靜心的走進歷史,再次了解文人。盡管早已過了午飯時間,我卻久久的徜徉于文化的長廊而不知饑餓。在歷史的長河中一次次的走進傅斯年,走進李濟,走進林徽因,走進李莊。
? ? ? 這個小鎮當時能容納這么多人的飲食、居住和工作,怕是要得益于李氏兄弟倆的包容,更要得益于李莊人民的博大寬容。周家祠堂和當時可以利用的任何一個地方,都騰出來供西遷的文人存放書籍古物、隨遷物品了。是一個個李莊人的解囊相助,讓多災多難的文化人得以暫時棲身,一所所大學的學生得以繼續學業。
? ? ? 站在博物館的展廳前,我始終沉默著。長江水依然川流不息,歷史的古跡也隱隱殘存。然而,歷史文人們的艱辛勞苦,又有多少人還記得?如果不是這樣的奔波勞碌、長途跋涉,林徽因應該不會感染肺病吧?
? ? ? ? 來到李莊古鎮邊上的梁林舊居時,小小的院門敞開著。看到有人從院內運出木材殘渣,我遠遠的埋怨著。林徽因的舊居住上村民了,不應該吧?再走進時,才得知梁林舊居在重新修整中。盡管里面有些亂,盡管林徽因和梁思成的臥室門上連門牌都還沒釘上,我還是十分欣慰自己能親臨營造學社。小小的院子里,住著林徽因一家五口和營造學社工作人員羅哲文等幾位共同研究者。小院里一畦幾平方的菜地里,種著茄子、辣椒。炎熱的午后,我似乎看到一個干干凈凈的老人手捏青菜,穿梭于廚房和院子間,為孫子們準備午飯的身影。小小的居室沒有書房,梁林應該是在營造學社簡陋的辦公室里在翻閱著古建筑書籍吧,傍邊的羅哲文在謄寫著他們遞過來的草稿呢。
? ? ? ? 本想在營造學社、在梁林舊居多呆一會,可是工作人員說院子修繕中。我們迫不得已走出了他們的小院,腳步卻不愿挪開。說實在的,如果不是太愛林徽因,李莊一行不會這么迅速;如果不是對《南渡北歸》及這一批文化人的的景仰,也不會一直心心念念要來李莊。
? ? ? 在營造學社的門口,在月亮田邊,在午后的驕陽下,我多么渴望歷史重新回來一次。憑借現在的醫療條件,林徽因的肺病不會是大問題。和林徽因一樣染病的梁思永也還能行走在考古的田野里。李濟的一雙兒女就不會因為沒藥醫治而死于他鄉。這一群文人太苦,他們還沒來得及聽到抗戰勝利的消息,還沒回到自己的家鄉,許多就因積勞成疾,丟下了自己的兒女和潛心熱愛的事業。因為奔波勞碌,條件艱苦,早早的就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這是歷史的遺憾,也是國家的損失。這對于這一群文化人來說,是不公平的。
? ? ? 站在李莊古鎮的街頭,迎著拂面而來的秋風。這個九月,李莊街上絡繹不絕的游客和微雨軒客棧一批批客人留下的便簽在告訴世人,歷史留給后人的,除了追隨,我們更多的是奮進。沿著古人的足跡,伴著大師們的身影。今天,行走在歷史時空里的我們,在緬懷歷史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理性看待特殊時期的歷史文化和文人們的命運。
? ? ? 此時,在喜馬拉雅平臺,在演播者謝濤磁性的男中音里,在轟隆隆的槍炮聲中,蔡元培、胡適、梅貽琦、梁思成、林徽因這些文化名人的形象再次鮮活如初。戰火紛飛的年代,他們冒著抗戰的炮火,由華北遷往西南。是多么大的情懷才使他們幾度輾轉,保住了文物,卻保不住自己和家人?如果不是愛國,舟車勞頓來到這個當時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地方談何容易?何況還得面臨炮火,拖家帶口。
? ? ? ? 那么,就讓我們跟隨大師們的腳步,重溫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吧!這是一段必須銘記的歷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