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還不忍讀完《追風箏的人》,看到對哈桑的那種背叛,覺得內(nèi)心的煎熬實在無法消除,人或許都是會這樣,當心中埋下了悔恨與懊惱,每日都會心如刀絞。我以為當哈桑離開以后,還會能相聚,能夠彌補那些遺憾,那一句欠了二十余年的道歉可以有機會說出來,可惜事與愿違。那分別就成了此生的永別,不可言訴,難以排解。對于自己內(nèi)心的救贖只能償還在哈桑兒子索拉博身上。義無反顧的把索拉博帶回美國或許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吧。
我也在想,生命中到底會有多少個遺憾需要用時間來彌補和淡忘,每一次內(nèi)心的義無反顧能做到多少,近日,越發(fā)覺得生活沒有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卻活成了別樣想的那樣。夜晚總想出去走一走,看看迷人的月色,聽聽犬吠,吹吹不算太涼的秋風。曾有許多次覺得,只有鄉(xiāng)間寧靜的小路才可以洗滌內(nèi)心的煩躁,也只有踏在那一條條小路上,內(nèi)心才會得到片刻的安寧與祥和,不知為何二十來歲卻有了六十來歲的心里感受。
“索拉博的沉默既不是來自洞明世事之后的泰然自若,也并非由于他選擇了默默不語來秉持自己的信念和表達抗議,而是對生活曾有過的黑暗忍氣吞聲地照單全收。”一直覺得這句話深深的戳中了內(nèi)心的最深處,故作鎮(zhèn)定,假裝泰然自若,用沉默迎對生活的每一個枷鎖。曾有的反抗與掙扎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殆盡,生活的打磨可能才是最大的折磨。何人不曾年少過?但根深于靈魂深處的東西是任何外人都無能為力去改變的。
想放一只風箏飛翔于天地之間,想自己隨風箏看遍熟悉的每一片土地,追風箏的習俗沒有,可能通過文字難以體會到追風箏時的心境,但年輕時的爭強好勝,成年后偶爾任性的放飛天性,卻能引起深深的共鳴。我們都不曾停下追逐的腳步,我們總在盡力彌補生命中已經(jīng)產(chǎn)生的遺憾,當鮮血染紅風箏線,或許靈魂就隨著風箏飛向遠方,翱翔于天地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