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選擇
1、戰略上避輕就重,戰術上避重就輕。先做正確的事,再正確的做事;
2、對小決策,決策速度大于決策質量;對于重大而難逆轉的大決策,要收集足夠多信息盡量保證做對;
3、不將決策結果等同于決策質量。不追求最好的 "某個可能的未來",而是追求最好的某種可能性;
4、決定者要做“選擇題”,而不是做“是非題”。創造足夠多的「可選擇權」,尋找并把握「非對稱回報」;
5、把大部分金錢投入到不需要再作出決策的資產上,因為持續作出正確的決策很難;
6、底線的作用是防止目標被摧毀。不考慮有可能穿越底線的方案;
—— 關于態度
7、只向最好的人學習。不理會其他人的 "建議"/ 評價;
8、不輕易做判斷和決策。多對自己和他人說「我不知道」;
9、在“成為自己”這條跑道上,沒有人能與你競爭;
10、如果無法比對手更好的反駁自己的立場,那么沒有資格擁有某種觀點;
11、用貝葉斯定理修正自己對某個事物的信念值;
—— 關于認知
12、凡事都反過來想:想要成功,先弄清什么讓人失??;想要幸福,先看什么事會導致不幸福?!笢p少錯誤」要比「追求正確」有效得多;
13、人無法用一套思維方式正確認知世界的。廣泛地吸收知識,建立多元思維模型;
14、擴大認知半徑,減少行動半徑。聚焦能力圈;
15、以問題為起點,會結束于更多的、另外的問題。以目標為起點去思考決定才可能達到目標;
—— 關于生活
16、吃得健康、持續鍛煉、保證睡眠;
17、保持對「已擁有事物」的欲望;
18、正念。專注在當前正在做的事情,任何事情;
19、當消費妨礙自由時,保持極簡。當消費帶來長期回報時,盡可能的投入;
—— 關于行動
20、與其提高自己的意志力,不如給自己創造無需調用意志力的環境;
21、2 分鐘能做完的 3 秒內執行,否則加入計劃列表;
22、先做最難的事情,用迎難而上代替逃避;
23、做有復利效應的事情;
24、樹立能夠避免重復性決定的規則,比如吃飯、穿衣;
—— 關于交往
25、對事不對人。以 XYZ 模式溝通:"當你在 Y 情境下做 X 的時候,我感到 Z";
26、戀愛 / 結婚并不意味著拆除、推倒所有的圍墻,建起匆忙的共同生活。而應向對方交付自己最大的信賴,委托彼此成為自己孤獨感的衛士;
27、溝通比默契更重要。不揣度他人是怎么想的,只看他人是怎么做的;
28、情緒的背后都隱含一定的目的。不壓抑也不放縱它,這是很好的自省 / 了解彼此的機會;
29、表達前先理解對方的認知能力,非其人不語;
30、和長期伙伴玩長線游戲;
—— 關于輸入 / 輸出
31、不看實時新聞。保持「高信噪比」。讓優質的信息流過自己;
32、不必在意錯過。反復閱讀最優秀的信息;
33、幫助他人成長。置身 / 塑造不安全的環境激勵自己;
34、記錄生活 / 思考,定期輸出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