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歲的時候,追夢三毛,她曾經安排過她的死亡,正如她說的;“當一個小孩要出生的時候,人們總說恭喜恭喜,卻不知道他要面對的是一個怎么樣的世界,當一個人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人們總說節哀節哀,卻不知道他去的是一個怎么樣的世界”,所以,新生和死亡,在眼里應該是怎樣的思想?尤其記得她說;“等到以后老了,要和荷西收拾得干干凈凈,一起躺在床上,說去吧去吧”。這樣浪漫的安排,我卻沒有等到她的到來。
如今二十八歲了,對書籍的認識層面依舊不深,也看過書上寫的關于離去的字眼,每個人的安排各不一樣,于是想,只有真的認真生活的人,才會如此清晰明了,透透徹徹的安排自己的人生。
我們從來沒有準備,有時候,無法直面的是親愛的人離去,依依不舍,哭著告別,甚至是笑著告別,這些都是生命從來的允許。尤其記得,我的外祖父,他100高齡,安安穩穩的離去,作為最小的外孫女,被疼愛有過之無不及,他的離去,我知道從此以后我的母親,告別了她的父親,至今,我也一直記著,母親說;“不必哭,外祖父只是去了一個更好的地方。”我甚至記得一幕場景,一個其樂融融的家,溫馨甜美相愛著彼此,有一天,她的奶奶去世了,全家人回到鄉下送她最后一程,在這個宴席上熱熱鬧鬧,好像沒有人告別這個世界,甚至笑的比平時還要燦爛,等到家鄉人群消散,家人抱在一起哭成一團。這種大喜大悲讓人的內心熱淚涌動。
風開始吹了,冬夜來臨,迫人的寒冷侵襲我們,路邊的樹木光禿禿的,沒有一絲綠意,許許多多的動物開始冬眠,或者往溫暖的地方追尋,冰冷的空氣,讓我們的脖子有點冷清,我們開始等候春的來臨,萬物復蘇的聲音,柳條開始冒出綠芽,小草開始掙破土地,春天的泥帶來濕意,這生的氣息,讓我們渴望新生降臨,于是我們對新的一年有了奇跡的盼許。
我們對生渴望,對死也可以想象,人生不那么匆忙,在這個世界上,每天有很多新生,也有很多人離去,有很多人過得比我們幸福,也有很多人過的比我們不幸,我們內心的聲音安排我們怎么去前行,思想會引領。
在我眼里,關于生,有感動,有驚喜,有悲傷,有焦急,這些情緒交織著我的心,當我們生活的時候,偶爾我們會感慨萬千,什么是生?新生?永生?一生?答案是五花八門的,但對我而言,生是渴望,對內心的追逐:熱愛生活,追求幸福。而關于死,大多數彌漫的是悲傷,有的是生病離去,有的是突發離去,有的甚至是主動離去,這個世界,總是充滿了我們無法想象得到的秘密,但我也會去想象,因為我不用去問答案,終有一天我要面對,或許恐懼,或許無法直面,但,心不虛,只要走的干凈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