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心得:
1.有的人,看到別人比自己生活好不舒服,有的人,看到自己比別人生活好不舒服。后一種不舒服是珍貴的不舒服。有了珍貴的不舒服之后,這樣的人會試圖消除差異,會讓整個人生舒服。
后一種人心里裝下他人,是一種大愛。大多數(shù)人屬于前者,對于他人比自己生活好,會產(chǎn)生嫉妒的心理:憑什么他能夠過得那么好?這也是大多數(shù)人之所以普通的原因之一。
正如《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里說的,有錢人欣賞其他有錢人和成功人士,而窮人討厭有錢人和成功人士。從思維差異,就能夠看出未來是窮是富。同樣,只需轉(zhuǎn)變思維模式,就能夠讓人生從不舒服走向舒服。
2.爸爸媽媽在孩子學(xué)齡前時期,如果能依靠身教培養(yǎng)孩子的平等意識,以及孩子對不平等的不舒服感覺,則會讓孩子一生舒服。
我在這方面的教育是欠缺的,因為不知道如何正確教導(dǎo),只是用說來教育,但并沒有效果。參考鄭淵潔父母的做法,讓孩子看到父母用行動去資助生活條件不如自己的親人。
平時我也有在支付寶里捐款,但都沒有讓竣看到,以后可以讓他一起捐款,告訴他那些比我們過得不好的人的處境,我們可以盡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3.我給鄭亞旗有十條家訓(xùn),我認(rèn)為最重要的一條是,收到東西后第一時間告訴別人,事情有了結(jié)果,或者改變,也要第一時間告訴別人,事情還在進行當(dāng)中,杳無音訊和泥牛入海是人際關(guān)系的大忌,也是失去高質(zhì)量朋友的重要原因。
我父母在這一點上做得不錯,當(dāng)有親戚送禮,他們都會回禮,收到遠方親戚郵寄來的特產(chǎn)禮物也會電話過去感謝。
耳濡目染下,從小到大,我對于他人的信件和信息,也都是回復(fù)的,生怕他人等著著急。有人送禮給我也會回過去大致等值的禮物。但是生活中也會遇到這樣的人,收到禮物沒回音,接收的信息不回復(fù),心里會有失落,感覺不被重視,也就漸漸遠離。
原來這也是很重要的家訓(xùn),也許是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人品,朋友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對他人的是否尊重和重視吧。
計劃實踐:
1.身教重于言傳,在今后育兒路上,還要繼續(xù)做更好的自己,讓孩子看到媽媽是一個心中有愛,對他人尊重,言而有信的人。
2.竣生日或者兒童節(jié),會有我的朋友們給竣郵寄禮物,收到后我都會讓竣也發(fā)個語音感謝阿姨們。他都會甜甜的開心地說好多感謝的話語。我相信父母是懂得感恩的人,孩子也會成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