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大導最新巨作《敦刻爾克》正在各大影院上映,那么,你看懂了么。
每次有關于諾蘭的電影,我都想起同事說過的一句話,諾蘭出手,必屬精品,的確,這部片子也是精品。
說一下歷史背景吧,故事發生在二戰初期。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國軍隊對波蘭發動了進攻,二戰全面爆發。這就是歷史書上講的德國閃擊波蘭。9月3日,英國和法國因為利益對德國宣戰。但實際上英法聯軍只是躲在馬奇諾防線后,沒有對波蘭進行有限的軍事支援。9月27日,德軍占領華沙,波蘭完全陷落。在此其間,英法兩國只對德國對外交上予以譴責。這一期間被德國人稱為“假戰”或“奇怪的戰爭”。(有多少人還記得二戰開始時間呢)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快速攻勢被擊潰的情況下,英軍在敦刻爾克這個位于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小城進行了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
形勢萬分危急,敦刻爾克港口是個極易受到轟炸機和炮火持續攻擊的目標。如果四十萬人從這個港口撤退,在德國炮火的強烈襲擊下,后果不堪設想。英國政府和海軍發動大批船員,動員人民起來營救軍隊。他們的計劃是力爭撤離三萬人。對于即將發生的悲劇,人們怨聲載道,爭吵不休。他們猛烈抨擊上層的無能和腐敗,但仍然寧死不懼地投入到撤離部隊的危險中去。于是出現了駛住敦刻爾克的奇怪的“無敵艦隊”。這支船隊中有政府征用的船只,但更多的是自發前去接運部隊的人民。他們沒有登記過,也沒有接到命令,但他們有比組織性更有力的東西,這就是不列顛民族征服海洋的精神。最終,靠著活下去的希望以及人自身帶有的求生欲,這支“雜牌軍”最終成功轉移了三十三萬五千人,而當時英政府的預計轉移人數是三萬人。短短10天時間,這支前所未有的“敦刻爾克艦隊”把34萬大軍從死亡陷阱中拯救出來,為盟軍日后的反攻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創造了二戰史上的一個奇跡。
而此次敦刻爾克這部電影,從影片一開始,以直白的手法將觀眾帶入歷史,這和諾蘭愛玩懸疑,制造懸念以往的電影不同,最大程度上還原了歷史,驚人們的恐懼,求生意志表現的淋漓盡致,尤其從小人物士兵們的神情表達得更為真實。對于這部影片,大家褒貶不一,單就個人來看,這部影片無疑是成功的。相比那些捏造劇情,為了滿足觀眾的喜好改變歷史結局要尊重歷史。畢竟現在太缺少這些寫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