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漫天繁星點綴著墨藍色的天幕,隱隱約約勾勒出星座的位置。無論是歲月的流逝還是時光的輾轉,都無法磨滅曾經的美好年代。
? ? ? 羅馬是意大利的首都及全國最大的城市,是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被譽為“永恒之城”和“萬城之城”。它建在臺伯河之間的7座山岡上,所以又有“七丘之城”的別名。東羅馬帝國的建立年代和滅亡年代,395年和1453年,被定義為中世紀的開始和結束。在羅馬古都遺址上,矗立著帝國元老院、凱旋門、記功柱、萬神殿和大競技場等讓人仰望的世界聞名古跡。
? ? ? 羅馬與佛羅倫薩同為意大利文藝復興中心,但是到了15世紀末期,佛羅倫薩進入了危機時期,推動了文藝復興的美第奇家族遭到市民的反對而被驅逐,盡管后來在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的保護下重返佛羅倫薩,但是昔日的光輝已經一去不復返,由此,羅馬取代了佛羅倫薩成為了文藝復興的中心。作為文藝復興的中心它孕育出的那些偉大的人物:凱撒,奧古斯都,圖拉真和哈德良等人。羅馬的美好讓無數人心馳神往,也讓偉人流連忘返,歌德于1786年11月1日來到羅馬。梯施拜因的畫作《歌德在羅馬郊外的坎帕尼亞》描繪了一幅歌德的羅馬之行的狀態,他精神飽滿,蓄勢待發,在他的身后是羅馬的斷壁殘垣與蒼茫暮色,他毫不吝惜地說:“看到羅馬就看到了一切”,他在日記里面深情地寫道:“一輪明月普照羅馬城,若非親眼所見,真不知有多美!”比利時旅行家居爾韋爾在《羅馬時光》里面寫到:“什么都得從遠處看”。羅馬與古城長安有著很大的不同,李白在《子夜秋歌》中是這樣寫的:“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一片的寂靜祥和,而羅馬則是適合夕陽西下,薄暮余輝籠罩在整個羅馬上空。一股濃厚的蒼茫意味撲面而來。正如歷史宗學家愛德華?吉本眼中的羅馬“我踏上羅馬廣場的廢墟。走過每一塊值得懷念的——羅慕洛站立過的,圖利演講過的,凱撒倒下去的——地方,這些景象頃刻間都來到眼前”提到羅馬不得不提到羅馬的空城假日。這樣奇妙的一塊土地養育了如此灑脫的羅馬人。余秋雨的《行者無疆》中寫到:“五千八百萬意大利人這兩天三千萬人去外國度假”,名符其實的空城,名符其實的假日。唐代劉禹錫也曾描寫過石頭城的空“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而與之不同的是羅馬的空是實實在在的空。這樣一座實實在在的石頭城,給人帶來一種復古而愴然的厚重感——城門敞開,城內寂靜無聲,只有幾只鴿子落在城門口的雕塑上面。
? ? ? 八百里洞庭憑岳陽壯闊,兩千年赤壁覽黃鶴風流。而羅馬雖沒有向江東的潼潼水勢,也給人以無法言喻的蒼莽厚重之感。難怪凱撒大帝會在此留下這樣的一句話:我來,我見,我征服。
? ? ? ?羅馬是如此迷人的一座城市,也是這樣傳奇的一片土地,無論是羅馬的落日殘陽與斷壁殘垣的相輔相成,亦或是渾厚的石頭城所透露出的空城之靜,都值得我們去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