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勇氣,是我們生命中最鮮艷的一抹原色。奧地利作家茨威格說:“勇氣是處于逆境時的光芒。”岳飛的“三十功名塵與土”、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貝多芬的“扼住命運的喉嚨”、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他(她)們的勇氣,或彪炳于史冊、或流傳于故事。
?莎士比亞曾說:“有德必有勇,正真的人不會膽怯。”設想一下,假如歷史失去了勇氣,會失去許多改變的英雄;假如人生失去了勇氣,會平添太多的蒼白無力。
? ?勇氣,有時是一瞬間的閃念;有時又是一輩子的執念。但我想真正的勇氣,最應該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卻依然熱愛生活。正如魯迅所說:真的勇士,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
? ? 江一燕,演員,優秀的攝影師,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她默默無聞地堅持做支教九年。在偏遠的大山里,她不是明星,只是孩子們眼里的“小江老師”。她直言自己不是一個輕易會落淚的人,尤其在支教期間,她不想讓孩子們傷感而只想為他們帶去希望。她回憶了自己童年時期的舞蹈老師章燕,她“永遠的燕子老師”,因為章老師給了當年孤獨的她許多的溫暖與勇氣。她朗讀了作家陳忠實《晶瑩的淚珠》,文中回憶的是作者少年求學時期的一個片段,身處絕境中的少年遇上了一個可愛的老師,可謂久旱逢甘霖。
? ?汪明荃、羅家英,香港演員,默契恩愛的年近六旬的老夫老妻。他們認識二十余年,各自走過風雨后六十歲時終于鼓起勇氣求得一紙婚書,一份契約,并直言婚姻讓他(她)們懂得了人生要不斷去學習。在采訪室,這對可愛的老兩口兒詼諧、幽默,在朗讀現場讀馮驥才的《老夫老妻》時更是聲情并茂,渾身是戲,十分精彩。反正我是咧著嘴看完他(她)們那段兒的。
? ? 孤獨癥又叫自閉癥,患自閉癥的孩子是不慎跌入這個世界的異客,是折翼的天使。他們能聽,卻對一切聲音充耳不聞;他們能看,卻對一切風景視而不見。秋爸爸和秋媽媽,一位是分子生物學博士,一位是外企高管,郎才女貌。可是2004年的冬天,當他們拿著兩歲的雙胞胎兒子秋歌秋雨雙雙患上自閉癥的診斷書時,秋爸爸感覺“像挨了一悶棍,那天陽光很溫暖,可為什么感覺那么刺眼?”沒有人可以切身感受到十幾年來他們的苦和累,尤其是大兒子秋歌九歲時患上了治愈率很低的M2型髓細胞白血病,那是一段“異常黑暗的日子”,好在后來天可憐見,白血病被治愈了。秋爸秋媽十幾年來堅持的勇氣,來源于為人父母的天性與使命感,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孩子們“有尊嚴地活著”。這一切都源于愛,正如他們朗讀海桑的《給我的孩子》中所寫:“可是我的孩子,我愛你,僅此而已。”中國,有一千多萬自閉癥家庭,無數的秋爸爸和秋媽媽們都在用勇氣扼住命運的喉嚨,拼盡全力,只為給孩子一個正常的世界!
? ?李寧,迄今為止世界上無人能超越的“體操王子”,當年風頭正勁的他卻在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上慘遭滑鐵盧。從此他憑著無知者無畏的“莽勇”踏足商界,一番摸爬滾打,漸漸風生水起。可正當他想真正退居幕后時,2014年公司轉型時期業績卻慘淡驟滑,虧損巨大。寶刀未老的李寧的重任公司CEO,力挽狂瀾。李寧直言人生有信心就會有勇氣,有夢想就會有沖動。他朗讀了巴金的《做一個戰士》,獻給那些陪他共同成長的人們。
?翟墨,中國環球航海第一人,一個愿意在海上顛沛流離的水手。他回憶了自己在太平洋上歷時五天的暴風驟雨中的險歷,他自己縫被風吹破的船帆和腳底深深的傷口。他說每個環球航海者能活著回來已是勝利,探險讓他對生命有了新的認識,既認識到生命的渺小、也認識到生命的偉大。他朗讀了高爾基的《海燕》,當年每個初中生必背的課文。于我,雖不是個敢于冒險的人,但我卻對許多探險者的極限挑戰永遠報以真正的欣賞。人對未知世界永遠有好奇與渴望。探險,是人類最有力的自我證明,無論是肉體生命,還是精神世界。
?樊錦詩,一位當年畢業于北大歷史系專業、與敦煌莫高窟五十四年結下了不解之緣的第三代莫高窟人。眾所周知,敦煌文化正在以一種緩慢的、不可逆轉的態勢在逐漸消逝。她終生致力于敦煌莫高窟文化的研究、保護與傳播,季羨林評價她的工作“功德無量”。但幾十年來辛酸坎坷,冷暖自知,局外人恐難有切身感受,雖然瘦弱的樊老在臺上異常平靜地娓娓道來。如我所猜,她和她的同事們朗讀了余秋雨的《莫高窟》,這篇散文,許多年前“余秋雨熱”時就讀過,但如今聽來,更覺豐滿與立體。
? ?古希臘一哲學家曾說:“勇氣能減輕命運的打擊。”人生在世,在困厄與苦難中,勇氣才最有可能成為一種稀缺的品質,它是破釜沉舟時最后的決絕、是孤注一擲時最后的反抗。勇氣,源自于強大的內心,借助于高貴的智慧,終結于最后的改變;勇氣,更是源于對世間真、善、美的虔誠信仰與不懈追求。從某種意義上而言,人生就是一場持久的戰斗,而我們必須成為無畏的戰士。“夫戰,勇氣也”。向一切有勇氣的人,報以贊賞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