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還是不免俗的宣傳我的專題《胖子要革命》
如果你認同本專題的觀點,請加入我們
感謝大家
前天我在社區的圖書館看到一本翻譯童書,這本書的名稱叫做《胖咪咪變瘦》,雖然一看書名我就知道這本書要講什么,但是還是手賤忍不住拿起來翻。
看了之后的心得,我能說我習慣這種事嗎?因為這里面的內容對于當前社會的確是一種「政治正確」,但是我內心還是有一萬只草泥馬呼嘯而過,到底是什么事情讓我為之憤怒,請聽我娓娓道來。
這本書的故事在講什么?它說的是一只胖貓名字叫胖咪咪,它每天躲在森林里的破屋里,因為它很胖,森林里的動物都取笑它。每當它被取笑時,它都會藉由吃東西舒壓,然后愈吃愈胖,造成「惡性循環」。
有一天它肚子餓時找了一只鼴鼠來吃,鼴鼠問他為什么吃它,胖咪咪說它肚子餓所以想找東西吃,鼴鼠說「你現在需要的不是吃東西,而是減肥,你應該少吃多動才對」,于是胖咪咪和鼴鼠每天運動并控制飲食,最后胖咪咪變成苗條的貓咪,再也不被森林里的動物嘲笑了。故事就到這里結束。
這個故事以一般人的眼光來看并沒有什么問題,因為一般人長期以來都在相同的意識形態下耳濡目染的長大,當這個社會總是告訴你「減肥才是正確」的時候,這種故事的內容對多數人而言只是自然現象。
可是為什么這種童書所灌輸的意識形態相當可怕?是因為這種童書它灌輸小孩的,是從很小的時候,你必須要在乎別人的眼光,你必須要配合主流大眾的意識形態過生活。如果你不配合這些主流大眾,你的人生必然不會有好下場。這跟我們現在一直強調的「做自己」、「愛自己」的精神完全是背道而馳,甚至可以說在這種意識形態氛圍下,所謂的「做自己」、「愛自己」根本是個笑話,因為連自己對目前的身材滿不滿意都要看別人臉色,我們要怎么「做自己」?我們要怎么「愛自己」?
而從這本童書的受眾來看,可以看出來肥胖歧視的根本核心是什么。
每個人都會說「減肥是為了健康」,但是減肥真的是為了健康嗎?小朋友去取笑小胖子,你會覺得他們會知道什么健康?小朋友到早餐店買早餐,一個漢堡一杯奶茶,還順手抓了雞塊薯條就走;放學后每個同學往校門外一沖,就是沖到麥當勞和肯德基,你會覺得這些小孩真的對所謂的「健康」有什么概念嗎?
承認吧!肥胖歧視根源根本不是來自于健康,而是因為胖子看起來又丑又蠢,所以才會被嘲笑、才會被欺壓、才會被瞧不起!
另外從這本同書的內容我們也看到這個社會對肥胖者扁平化的印象,并且把「吃」這種東西視為不道德的事情而丑化之。的確大部份的肥胖多半是因為吃高熱量或不正常的飲食,但是也有其他因素也會造成肥胖,比方服用藥物也是造成肥胖的原因之一,雖然后者的情況相較前者比較少見,但是這個情況畢竟還是會發生,你不能因為前者的案例比較多而否定后者的狀況。
再者,如果肥胖者暴飲暴食的原因是來自于別人的嘲笑和欺負,難道應該檢討的不是嘲笑胖子的人嗎?難道我們可以因為某個人的特征所以就嘲笑那個人嗎?嘲笑的行為是對的嗎?不會去制止嘲笑胖子的人,而是叫胖子必須要配合別人的觀感減肥,這種情況是不是太本末倒置了呢?
另外這本書也用極盡挖苦的方式去描寫肥胖者的身材,雖然這本書只是童書,但是也真真確確反映出這個世界對肥胖者的不友善,比如這本書并沒有告訴小朋友要尊重別人的身材,而是揶揄肥胖者,把肥胖者丑化,并且強調瘦身的政治正確,叫人一定非得要對自己的身材不滿,一定非得要瘦身不可。
說實話,減肥這件事情是很個人的事情,自己要吃什么,或自己是否對自己的身材滿意都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將個人領域的東西公共化,讓所有人對自己的身材公審,這其實是一件很殘忍的事情,因為你連做自己的資格都沒有,你不能在這個高舉「做自己」的時代,盡情的做自己。
而這本書很糟糕的一點是,它不會告訴小孩「你要尊重每個人的身體」;「你不可以因為別人的某個特征而嘲笑他」,而是檢討肥胖者行為和身材的不是,要求肥胖者順應這個畸形的社會,而不是站出來制止進行嘲笑和霸凌的人。
說真的當我看到這本書被分類在「品格」這種類別我只能冷笑,因為這個社會對于肥胖的排斥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把自己的歧視上升到一種道德觀念,認為肥胖這件事情毫無道德可言并且要強迫「改正」,盡管他們的行為比肥胖這件事情更沒有品格。
肥胖真的是品格問題嗎?它只是一個人的身材的客觀狀態。面對這個社會和群眾對肥胖者的不友善,我們不是要像鼴鼠一樣叫肥胖者減肥,而是要有一群像獅子一樣強而有力的人站出來,在真正意義的道德上站在肥胖者這邊,并說:「誰敢再對胖子不友善,我就咬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