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木云伊
這小節是第三章有準備演說與即興演講的目的的最后一部分即興演講。這部分很重要,因為日常生活中,說不準什么時候就需要你在某些場合“講兩句”,比如致祝酒詞、婚禮致辭等等。作者開篇通過一個專家在即興演講場合的尷尬表現來說明,一個人可能在某個領域是很厲害的,但是在突然出現的即興演講面前表現得卻很糟糕。其實他只需要做到兩點就可以避免這樣的境況:一是開始要有堅決與勇敢的拒絕自己失敗的態度;二是無論有多難,都要堅持著講開始的一段時間。
有很多人會說,如果讓我準備的話,公眾演說對我來說完全沒問題。但對于突然到來的即興演講,我會不知道說些什么。相對于經過長時間與充分準備的演講,這種即席組織想法與演講的能力更加重要。以口語交流作為主體的現代商業與偶然多變的形勢下,我們的思路要更加活躍,表達要更加流利。如今很多影響到工業與政府決策的決定都不是一個人來做的,而是在會議中得出的。個人可以表達想法,但是只有這個想法在集體的觀點中才能體現出力量,集體才是即興演講具有生命力并生效的地方。
練習即興演說
這部分作者說明,只要是正常智力水平,有一定自控能力的人都可以進行一場可接受的,有時甚至是非常好的即興演講。有很多方法可以訓練這種能力,作者在這里介紹了兩種,兩種可以說是方法也可以說是游戲的訓練。一種是幾個人每人在一張紙上寫一個主題,然后把紙疊起來,讓其中一個抽其中的一個主題。抽完主題的人要立馬站起來講六十秒關于這個主題的內容。這個游戲的好處是讓參與的人反應練的很敏捷,更妙的是,大家學會了將知識積累起來并在不準備的情況下展示出來的能力。
類似這樣的訓練可以證明,經過練習大家都可以即興演講,也說明即興演講可以使大家在有準備演說時更加自信,心里更有底。在這些練習的過程中,沒有人會兩手一攤,不說了,而是大家都努力的將自己熟悉的知識轉化到所說的主題,也讓大家意識到,自己比相像當中要做的更好。另一個游戲是故事接龍。一個人用盡量奇幻的語言來描述一個故事,每個人講的時間是有規定的,只要時間到,就換下一個人來接著講。類似這樣的做法一樣會練習大家的反應能力,這些練習做的越多,在商業與社會生活中遇到這樣的場合時就會越游刃有余。
精神上時刻準備著發表即興演講
當你被叫起來做一個沒有準備的演講時,通常是因為你要對某個主題進行點評,而你恰恰又是這個主題的權威。我們應該怎么來面對這樣的事情呢?或者如果我們站起來了,應該說些什么呢?這里作者給出了“時刻在精神上準備著即興演講”的建議。當你在開會時,心里應該想,如果是我來說,我應該從什么角度,如何措辭等等問題。也不光是在開會時,如果有即興演說的場合,都要想想,如果是自己來說應該如何,這樣經過了很多次的練習,機會落到頭上時,也不至于大腦一片空白了。想好了要說的主題,還要想想具體要說哪方面,不必道歉,因為本來也沒什么準備,而是要盡快進入主題,開始你的演說。
立刻舉出例子
為什么站起來要立馬說一個例子呢?因為三點,一是你不用費勁的思考下句要說什么,因為生活經歷就在那里,即使是即興的場合,它們也是印在我們的記憶里;二是用一個例子,可以慢慢的幫你把“場兒”熱起來;三是例子可以吸引大家的注意,就像前邊講的,例子是最能吸引大家的了。通過一個例子,觀眾的熱情也調動起來了,你慢慢的也理清了思路,這樣溝通的橋梁就算是搭起來了,否則真正的溝通是不可能完成的。
說話鏗鏘有力
這本書里幾次提到,如果你說話時如果充滿能量與力量,那么你的外在表現將會對你的精神行為產生“加持”作用。這就是說,如果我們全身心的投入到一個演講當中,我們充滿力量時,我們的意識很快就會跟上快節奏,這里熱情的投入就一定會有回報。
應用“此時此刻”原則
當別人拍拍你肩膀讓你講兩句的時候,或者根本就沒有征兆的,你突然意識到臺上的人正在談到你,當你看到大家都轉過頭看你的時候,可能馬上上臺的就是你了。
在這種場合上,多數的人大腦都會當機,這個時候,一定要保持鎮定,然后演講內容不能離會議主題太遠。觀眾對他們自己及自己做的事情感興趣,所以有三個方面的資源,你可以在這樣的場合組織自己的想法。
第一是觀眾自身。我們要做一些簡單的演講,談論你的聽眾,他們是誰,他們做了什么,他們對社會大眾社區做了哪些貢獻等等,當然了,要使用一個具體的例子。第二是場合。對于即興的談話,一定要符合場合的主題,如一個紀念日,一個周年慶或者一個畢業酒會之類。最后,如果你聽的比較專注,可以在自己站起來講話時提到前一個人講的哪個特別的事情,然后再詳說一下。那些真正的即興演講家是那些可以真正做到即興狀態的,他們表達的事情都會讓聽眾感覺把他們放在心里,他們的談話都會非常符合對象與場合。
即興演講而不是講的很即興
即興演講是在某些場合站起來非常流利、有邏輯地講出與場合主題相關的演講,而不是說一些前言不搭后語,雜亂無章的內容。只要按照本章的內容練習,就完全可以成為一個合格的即興演講者。
總結目錄:《The Quick and Easy Way to Effective Speaking》
(尊重原創,歡迎轉載,請簡信聯系作者,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