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靈樞經·正義精講216
卷五·熱病第二十三
3/8
原文:
熱病先膚痛,窒鼻,充面,取之皮,以第一針,五十九;苛軫鼻,索皮于肺,不得,索之火(“火”當為“相火”——譯者注),火(“火”當為“相火”——譯者注)者心(“心”當為“心包”——譯者注)也。
熱病先身澀,倚而熱,煩悗,干唇口嗌,取之皮,以第一針,五十九;膚脹口干,寒汗出,索脈于心(“心”當為“心包”——譯者注),不得,索之水,水者腎也。
熱病嗌干多飲,善驚,臥不能起(“起”當為“安”——譯者注),取之膚肉,以第六針,五十九;目眥青,索肉于脾,不得,索之木,木者肝也。
熱病面青,腦痛,手足躁,取之筋間,以第四針于四逆;筋躄目浸,索筋于肝,不得,索之金,金者肺也。
熱病數驚,瘛疭而狂,取之脈,以第四針,急瀉有余者;癲疾毛發去,索血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腎也。
熱病身重骨痛,耳聾而好瞑,取之骨,以第四針,五十九;刺,骨病不食,嚙齒,耳青,索骨于腎,不得,索之土,土者脾也。
原文譯文對照:
~~~~~~~~~~
熱病先膚痛,窒鼻,充面,取之皮,以第一針,五十九;
熱?。ò殡S發燒現象的疾病)患者,若先見皮膚痛,鼻塞,面部皮膚充浮等證候,此乃熱邪在肺,肺合皮毛。故當以九針中的第一針,即鑱針,從治療熱病的59穴中選刺。鑱針之造型,其針頭部位整體寬大、針頭之針尖部逐漸狹銳,如同一個箭頭,適合取刺皮部之淺表層,無傷于肉,泄放表陽之邪。
苛軫鼻,索皮于肺,不得,索之火(“火”當為“相火”——譯者注),火(“火”當為“相火”——譯者注)者心(“心”當為“心包”——譯者注)也。
肺開竅于鼻,又合皮毛,故若熱邪在皮表的熱病患者,于以上癥狀之外,還伴有鼻部起小疹子,乃邪發鼻部皮膚,其根在肺,可泄刺肺經及背部膀胱經上的肺俞穴來對治;如果這樣處理沒有使病情緩解,則說明肺經邪實過盛,須取刺于火臟?;鹋K即心臟。心臟為君,心包膜為相,君有病,乃由其相代為受過。故當刺治心包經。即利用火克金原理,取刺心包經,并艾灸背部膀胱經上的心俞穴,通過補泄心包相火,來相應調節肺金能量的強弱,以削弱肺金之邪氣、補強肺金之正氣。
熱病先身澀,倚而熱,煩悗,干唇口嗌,取之皮,以第一針,五十九;
熱病(伴隨發燒現象的疾?。┗颊?,若先見身體干澀,挨著任何東西都嫌熱,胸中煩躁滿悶,嘴唇、口腔和咽喉都干燥,此乃邪氣在心,心開竅于舌,合于人體之各種脈管系統,故心有邪則脈管壁層功能不正常、以致身體脈管調控水液進出的功能不正常,從而令患者感到身體干澀。心之本臟為君,其相為心包。君有病,相代受過。故心有病邪,當刺治心包經。針刺脈管壁層的原則是“刺脈無傷皮”,故當以九針中的第一針,即鑱針,從治療熱病的59穴中選刺。鑱針之造型,其針頭部位整體寬大、針頭之針尖部逐漸狹銳,如同一個箭頭,適合取刺皮部之淺表層,既可刺激到脈管,又不致刺傷皮膚中的各種脈管的壁層,以此做到恰好只泄放出表陽之邪。
膚脹口干,寒汗出,索脈于心(“心”當為“心包”——譯者注),不得,索之水,水者腎也。
心開竅于舌,在體合脈,在液為汗,故當病入脈管壁層的熱病患者,在以上癥狀之外,還伴有皮膚浮脹、因舌體津液分泌不足而導致口舌干燥、心包氣虛不能固攝體液導致出冷汗,此乃邪發于脈管之管壁,其根在心包。故當泄刺心包經,并艾灸背部膀胱經上的心俞穴,來對治;如果這樣處理沒有使病情緩解,則說明心包經邪實過盛,須取刺于水臟,水臟即腎。即利用水克火原理,補泄腎經及背部膀胱經上的腎俞穴,通過補泄腎水,來調節心包相火之能量強弱,以間接調節心臟君火之能量強弱,以削弱心包相火之邪氣、補強心包相火之正氣。
熱病嗌干多飲,善驚,臥不能起(“起”當為“安”——譯者注),取之膚肉,以第六針,五十九;
熱?。ò殡S發燒現象的疾?。┗颊?,若先見咽喉干燥、飲水增多,易受驚,躺臥亦不能安睡,因脾開竅于口,在液為涎,在體合肉,故此乃邪氣在真皮層、皮下組織層與肌肉層,當泄刺真皮層、皮下組織層及肌肉層,泄放其中邪氣。根據“刺肉無傷筋也”的原則,當采用九針中的第六針——員利針,從對治熱病的59穴中選刺。員利針的造型像牛的尾巴——針尖處膨大如牛尾巴末端的毛叢,適用于治療急性、突然性、暴發性的腫脹病位,既能輕易刺透皮膚淺表層、順利抵達真皮層和皮下組織層,又能透過肌肉表面的筋膜順利抵達肌肉層,而不至于過度損傷肌肉表面的筋膜層,且因穿透力有限之故,不會損傷肌肉與骨骼之間的筋膜。
目眥青,索肉于脾,不得,索之木,木者肝也。
因脾屬土,脾在體為肉,木克土,肝屬木,肝開竅于目,木在色為青,在體為筋。眼角為眼皮之真皮層、皮下組織層、與其下外裹眼肌之筋膜、并筋膜之下的眼皮肌肉,共同在人體表面外顯可視的部位。故當邪入膚肉的熱病患者,在以上癥狀之外,還伴有眼角處發青的癥狀,此乃肝木之氣過克脾土,邪發于真皮層、皮下組織層及肌肉層,其根在脾。故當泄刺脾經,及背部膀胱經上的脾俞穴,來對治;如果這樣處理沒有使病情緩解,則說明脾經邪實過盛,須取刺于木臟,木臟即肝。即利用木克土原理,補泄肝經及背部膀胱經上的肝俞穴,通過補泄肝木,來調節脾土之能量強弱,以削弱脾土之邪氣、補強脾土之正氣。
熱病面青,腦痛,手足躁,取之筋間,以第四針于四逆;
因肝在色為青、在體為筋,其氣上沖腦部,手足也俱由肌肉通過筋腱來控制骨骼,故熱?。ò殡S發燒現象的疾病)患者,若先見面色發青、腦部疼痛、手足躁抖不安,此乃邪氣在肌肉與骨骼之間的筋腱層,當泄刺肌肉與骨骼之間的筋腱層,以泄放其中邪氣。本著“刺筋無傷骨”的原則,應選用九針里的第四針——鋒針,以泄出肌肉與骨骼之間的筋腱層內,使四肢發生厥逆的肝經邪氣。鋒針,也叫三棱針,有三面刀刃,適合在有漫長病變史的病位行針。
筋躄目浸,索筋于肝,不得,索之金,金者肺也。
因肝在體為筋,開竅于目,在液為淚,故當病邪入筋的熱病患者,在以上癥狀之外,還伴有因足筋受病而跛足不能行走、以及淚出不休的癥狀,此乃邪發于肌肉與骨骼之間的筋腱層,其根在肝。故當泄刺肝經,及背部膀胱經上的肝俞穴,來對治;如果這樣處理沒有使病情緩解,則說明肝經邪實過盛,須取刺于金臟,金臟即肺。即利用金克木原理,補泄肺經及背部膀胱經上的肺俞穴,通過補泄肺金,來調節肝木之能量強弱,以削弱肝木之邪氣、補強肝木之正氣。
熱病數驚,瘛疭而狂,取之脈,以第四針,急瀉有余者;
熱病(伴隨發燒現象的疾?。┗颊?,若屢發驚厥(心邪有余)、抽筋(熱極生風)、意識混亂(熱邪過甚),這是病邪入久,已深入血液及脈管內壁的表現,應當以九針中的第四針——鋒針,泄刺因邪盛而有瘀血沉積的經脈,立即放出病血以泄熱。鋒針,也叫三棱針,有三面刀刃,適合在有漫長病變史的病位行針。
癲疾毛發去,索血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腎也。
因心主血脈、上供于腦,又因發為血之余,故若病入血脈的高熱驚厥患者,在以上癥狀之外,還伴有頭痛、毛發脫落的癥狀,這是病邪已深入血液及脈管內壁,其根在心臟本臟。心本臟為君,心包膜為相,君有病,相代受過。故當泄刺心包經,或艾灸背部膀胱經上的心俞穴,來對治;如果這樣處理沒有使病情緩解,則說明心經邪實過盛,須取刺于水臟,水臟即腎。即利用水克火原理,補泄腎經及背部膀胱經上的腎俞穴,通過補泄腎水,來調節心包相火之能量強弱,又間接調節心臟君火之能量強弱,從而削弱心之君火邪氣、補強心之君火正氣。
熱病身重骨痛,耳聾而好瞑,取之骨,以第四針,五十九;
因腎主骨、開竅于耳、陰病則目瞑(骨為陰分、腎為陰臟),故熱病(伴隨發燒現象的疾病)患者,若先見身軀沉重、骨節疼痛、耳聾、總是閉目的癥狀,此乃熱邪在骨,當泄刺骨分,即針刺骨膜及骨質表面,不可刺入骨內。病既已深入骨分,說明病史漫長,故當采用九針中的第四針——鋒針,從對治熱病的59穴中選刺。鋒針,也叫三棱針,有三面刀刃,適合在有漫長病變史的病位行針。
刺,骨病不食,嚙齒,耳青,索骨于腎,不得,索之土,土者脾也。
因腎主骨生髓、開竅于耳、在色為黑、齒又為骨之余,故當病入骨分的熱病患者,還伴有如下癥狀:骨刺(骨質增生)、因骨有病邪而牙齒酸痛以致不愿進食;因頜骨關節疼痛而總是磨牙;兩耳發青。此乃病邪在骨,其根在腎。故當泄刺腎經,及背部膀胱經上的腎俞穴,來對治。如果這樣處理沒有使病情緩解,則說明腎經邪實過盛,須取刺于土臟,土臟即脾。即利用土克水原理,補泄脾經及背部膀胱經上的脾俞穴,通過補泄脾土,來調節腎水之能量強弱,從而削弱腎水邪氣、補強腎水正氣。
~~~~~~~~~~
老黃歷擇吉,2024.7.21
上一篇:靈樞經正義精講215
下一篇:靈樞經正義精講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