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齊齊樂
-01-
臺灣美女作家林奕含上吊自殺,在寫下了那部以自己為原型的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后,她又一次經受了虐心的屈辱和戳心之痛,新書出版兩個月后,她徹底崩潰,隨即選擇了放棄生命。這件事驚愕了世界,也警醒了世人。
林奕含書中的“房思琪”其實就是她自己,從13歲起她就受到那個禽獸老師的誘奸和強暴,她一度陷入抑郁和黑暗。她曾經也試探著向父母求救和探口風,最終被母親的幾句冷冰冰的回答給堵了回來。
她書中寫到:
剛剛在飯桌上,思琪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氣對媽媽說:”我們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皨寢屧尞惖乜粗?,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
她也不經意間告訴母親,學校有個女生跟老師在一起了,可是媽媽恨恨地說:”那是因為這個女孩子很騷?!?/p>
父母的態度徹底打退了林奕含求救的勇氣,她本能地退縮在了那扇打開心靈傾訴的門之外。
林奕含的悲劇中,性教育缺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父母對她心靈安全感構建的缺失。
林奕含被譽為是一個學霸型的才女,她是臺南唯一在高中升大學考試中獲得滿分的學生。
父母被女兒表面的優秀所蒙蔽,只陶醉在那些世俗的榮譽和贊揚中,根本沒有從內心深處去發現女兒的真正溯求和內心感受。
父母也沒有重視女兒的暗示和詢問,他們更多的是關注女兒的學習和成績,從家里掛著的無數獎狀中可以看出,面子和世俗的成績在這對父母心中更為重要和有意義。他們卻不曾想過女兒的內心是否有傷痕,是否需要父母的愛去鑄壘和維護。
如果當時父母能夠聽懂女兒內心的召喚,適時給予心靈慰藉和疏導,多跟女兒聊聊天,吐吐槽,給予朋友般地溫暖,女兒還不會打開心靈的窗戶嗎?
如果父母及時幫助女兒建立起足夠的勇氣和安全感,就不至于讓林奕含在長達數年的時間里被蹂躪摧殘,也不至于讓這場自殺的悲劇上演。
心靈安全感教育比性教育更為重要,一個人沒有了安全感,就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愛,就喪失了對自我的信心,就淪落了自己的靈魂。猶如在伶仃中踽踽前行,內心的失落卻始終無處安放。
-02-
有一位讀者,暫且叫她小美,她在網上留言給我講述了自己的遭遇。她希望我可以分享給大家。
小美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而且在當地小有名氣。小的時候,父母因為事業發展,將她她寄居在鄉下外婆家,她成了一個留守兒童。
父母一年回家兩次,每次關注的都是她的學習成績。成績好了,父母會喜笑顏開,成績不好,他們就愛搭不理,從來不去關注小美的內心世界。
那個時候,小美乖巧得令人心疼,她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卻不知如何跟他們靠近。她渴望父母跟朋友一樣跟她談心,而他們跟她談的卻只有學習。
小學畢業,小美回到了父母身邊上初中,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她學習比任何人都努力,然而壓力也比任何人都大。
中考前,父母時不時會說:”小美啊,我們那些同事家的孩子,可都跟你一級的,他們都在拼命向著重點高中努力,你可一定要好好學,好好考,不能給我們丟臉啊?!?/p>
對于一個敏感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來說,這些話時常冗塞著她的內心,她不知道如何宣泄,不知如何解脫,不知如何去迎接。她常常在噩夢中驚醒,在壓力中渾渾然。中考前一夜她失眠了,最終以差五分之差無緣市重點。
成績出來的那一夜,父母沒有一絲安慰,反而開始冷嘲熱諷。他們逼問她是不是沒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是不是每天在課堂上插科打諢,是不是在早戀......
這些無中生有的事情,讓小美已經痛楚的心更加無助。她試著去辯解,去證明,然而一切都湮沒在父母的冷嘲熱諷中。
殊不知,小美一直在用生命去學習,每一個夜深人靜時,她都會給自己布置沉甸甸的任務,累得抱著書本入眠,不敢有一絲放松和懈怠。
然而,內心沉重的壓力和安全感的缺失,最終讓她疲于應對。正是父母無形中給予的壓力,無形中剝奪了其安全感,才讓小美本來燦爛的前途差點毀于一旦。
現在的小美已經走出了那段煎熬的歷程,她在大學里肆意放飛著青春,她用讀書拯救著自己的靈魂,她嘗試著跟父母談心,寫信,嘗試著去跟他們建立應有的親密關系,然而那段刻骨銘心的經歷卻始終沒有在心底抹去。
父母給予的安全感,是一個人靈魂站立的基石,沒有了這方面的教育,其他一切的成績都是海市蜃樓,無從談起。
-03-
安全感教育是一個家庭的責任。
我欣賞那些父母,他們對子女有著基本的信任和無條件的支持,給子女以輕松地指引和朋友般地循循善誘,給子女以足夠的安全感和信心,去勇于應對這個社會的那些黑暗和艱難。
我一個朋友的媽媽,她跟女兒形同姐妹,無話不談。朋友三十有幾還待字閨中,媽媽始終表現得優雅而淡然。
她不會去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外人提起女兒的終身大事,這位媽媽一臉驕傲且篤定自信:”我女兒現在過得很好,她自己的事情我不會去干預,我只相信我的女兒定會是最棒的,當然,她如果有困難我永遠都是她的堅強后盾!“
正是有了這樣的媽媽,我的朋友做事情自信而篤定,她永遠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去走人生的每一步。
她拿得起,也放得下,贏得起,也輸得起。她的生活處處充滿著陽光和笑意,不會為世俗的嘈雜而迷了雙眼,也不會因外人的抱怨而泯滅心性。這就是一個具有足夠安全感的孩子的表現吧。
武志紅老師的《為何家會傷人》中說道:
成熟的父母不會在第一時間去處理孩子的問題,他們會先處理孩子的感受。假如父母能做到這一點,那么孩子就不會做過分的舉動。
希望安全感教育能夠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不要再出現第二個林奕含。
我是齊齊樂,左手帶娃,右手職場的職場媽媽,立志寫正能量的文字,分享有溫度的干貨,用死磕的精神與你一路同行!如果有共鳴,留個腳印點個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