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一直喜歡《青花瓷》的旋律,古典而有韻味,仿佛令人置身江南的綿綿細雨,置身滄桑的古巷,狹窄的過道,腳下的青石板路,抬頭望去,前方是一家老店門口斜插一面紅底黃邊的布幌子,大大的“酒”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 ? ? ? ? 來到桂林,已有些時日。我是第一次來到南方,來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幼時對江南的認識,源于朱自清先生的《春》“像牛毛,像細針”,先生是揚州人,對雨的描述自然偏于南方。而我,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對南方這氤氳的雨夜卻匱于想象今日有幸漫步于桂林的雨夜,不免欣喜。
? ? ? 11月的雨如蠶絲般冰涼爽滑,令人不舍得用傘將這份愜意擋開。雁山園內,風景依舊,只是更多了一層朦朧,引發無限遐思。
? ? 依稀記得上一次下雨時,我們宿舍一行人漫步東西巷,同樣是綿綿細雨,我們走在古巷上,房子依舊是青磚黑瓦,一條容不下四人并排的巷子,用青石板鋪就,經過時代的變遷,雨水沖刷,人們踩踏,已是凹凸不平,正好住滿了水,雨水從屋瓦上掉落到小水坳里,像是在演奏一曲華美的樂章。不禁令人想起望舒的《雨巷》“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抬眼望去,逍遙樓巍然屹立,逍遙樓上觀古今,東西巷中話滄桑。
? ? ? ? 用手心輕輕地掬一捧江南的雨,都說江南是魚米之鄉,南方細膩溫婉,柔情似水,這話不假,這極細的雨絲落在人身上毫無痛癢,若是在北方,下雨多是傾盆大雨,倘是小雨,也必是偌大的雨滴降落,令人猝不及防。
? ? ? ?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南方多水,于是南方的美女便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北方豪邁,于是北方的美女便是“絕世而獨立”。可南方就一定得是心思細膩,溫婉賢惠的女子嗎?我看不然。多情的南方不也孕育了“不惜千金買寶刀”的秋瑾么?豪邁的北方不也走出了“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易安居士么?其實南北本無差異,只是不同的人眼里看來多為不同。同樣是一場雨,南塘后主慨嘆“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少陵野老抒情“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東坡居士悠哉悠哉“竹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景由心生,情由心生,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