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看到一則消息,說的是一個在深圳工作的中年男,突然失業了。
這個人雖然身家800多萬,但依然感到很焦慮。
這則消息給我一重要的啟示,人到中年,有多少錢都不會覺得多。
因為,中年人正是一生中負擔最重的時候,上有老下有小,處處要花錢,時時要花錢。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日子會過的比較緊張。
個人認為,中年人不為錢犯愁,大概需要考慮這樣幾個方面:
第一,有基本的固定資產。比如說,家里有房有車,能夠保證全家人的基本生活所需,不至于為了吃穿住行這樣的小事情,而勞神費力。
第二,要有一定的應急儲備金。這個視情況而定,錢多的話可以多準備點,錢少的話,可以少準備點,主要用于一家老小,有什么突發狀況急需用錢,不至于一時無錢可用。
第三,要有一定的睡后收入。也就是靠投資、理財、固定資產出租,等等一些資產型收入或者是經營性收入,通過錢生錢給你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因為活錢比死錢更耐用,這是很重要的一條。
第四,規劃好日常的生活開支。這一部分錢相對比較固定一年花費多少,一個月花費多少,會一個相對固定的區間。資金寬裕的話,按照平均水平的上線準備;資金不寬裕的話,按照平均水平的下限準備,日子也就過的去了。
如今,正是飛速發展的時代,儲蓄雖然保險,但是收益很低。儲蓄的錢永遠在貶值,你存下來的錢,按照目前的消費水平也許夠用,但是過不了幾年,也許就不夠用了。
原因就是我們得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也就是CPI的增長速度。當前通貨膨脹率還不是很高,但是持續通脹會讓你的錢不知不覺變得不值錢。
特別是當你的錢的總量縮小到一定的程度以后,你每花一筆錢,這筆錢在你剩下的錢的總數里面所占的比例越大,再加上通貨膨脹的因素,他會加速消耗掉你剩下的錢。
所以個人認為要有固定資產,要有一點儲蓄,要有一點備用金,還有有一點投資理財的活錢。
總之一句話,只要你有持續不斷的收入,而且這些車收入要大于你的支出,那么你就不會再為生活發愁了。做到這一點,無論你是青年,中年還是老年,都完全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