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歌唱類、喜劇類、明星體驗真人秀節目層出不窮,甚至出現同質化,看多之后難免會出現視覺疲勞。值得欣慰的是,綜藝節目出現了幾股清流,文化類節目依靠爆棚的口碑脫穎而出,除了之前刷爆朋友圈的《中國詩詞大會》,便是《見字如面》和《朗讀者》了。下面具體從幾個比較一下《見字如面》和《朗讀者》。
一、豆瓣評分及影響力
從豆瓣評分上來看,《見字如面》由于播出時間早,難免先入為主,評分略高于一籌。不過《朗讀者》8.7的評分也著實不低,可見,這兩檔綜藝節目質量都屬于上乘。
但是從影響力來看,依靠央視平臺播放的《朗讀者》似乎影響更大:節目首期視頻播放量超7.7千萬次,平均每期播放量要高于《見字如面》。微博榜單持續上榜,節目的嘉賓也會出現在微博熱搜榜上。節目之外,流轉于各大城市的“朗讀亭”吸引了全國各地熱愛朗讀的觀眾。
而《見字如面》是去年12月份在黑龍江衛視播出,受平臺資源所限,宣傳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雖然開播時間比《朗讀者》要早,首期播放量和話題度遠不如《朗讀者》。但是由于節目的高質量以及眾多老戲骨精彩的演繹,形成了口碑的二次傳播,各大媒體、公眾號、微博大V紛紛叫好,吸引了大批觀眾,引發了強烈的討論。
二、內容
1.《見字如面》:主打讀信
《見字如面》每期的時長不算很長,大概60分鐘左右。挖掘了很多有價值的名人書信:從古到今,既有2000多年前的秦國將士書信,也有韓愈的書信。既有鄧麗君和蔡琴的書信,也有羅永浩寫給俞敏洪的書信……信件的內容很豐富,風格各異?!兑娮秩缑妗访科谥辽僮x七封信,除了演員在第一現場的精彩演繹外,還有文化嘉賓和主持人坐陣第二現場,解讀每封信背后的故事。
忍不住要說一下《見字如面》并非原創,靈感來源于一個英國讀信節目《Letters Live》。
英國原版《Letters Live》由英國坎農格特出版社在2013年發起,每年邀請來自音樂、影視、藝術、文學等領域的名人到劇場內現場朗讀那些“理應受到更廣泛關注”的書信。性能、信件內容涵蓋歷史上許多大事件以及政要、明星、文藝工作者、科學家等。
在《Letters Live》里,“卷?!闭f過一句話:(這些時刻)讓我們停下腳步,去想象信件主人的生活和他們當時所處的環境。觀眾、朗讀者和信件作者之間的交流聯系,讓人更深入地了解這些啟迪人心的反映人類生存狀態的文物。他們像一扇扇窗戶,讓人窺見寫信人和收信人之間的愛、美麗、痛苦和幽默。
可見,《見字如面》是國外節目本土化的一次成功的典范。
2.《朗讀者》:更側重煽情
《朗讀者》每期的時長一個多小時,比《見字如面》要多。與《見字如面》只讀信件相比,《朗讀者》朗讀的范圍,就大了許多:散文、書信、詩歌、小說等等?!独首x者》每期都有一個固定主題(前六期分別為遇見、陪伴、選擇、禮物、第一次、眼淚),圍繞這個主題來選取嘉賓和朗誦內容。
《見字如面》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書信的朗讀上。而《朗讀者》則是訪談和朗讀相結合:每位嘉賓在朗讀之前分享個人故事,朗讀并沒有占據很大篇幅,觀眾深受感染的則是發生在嘉賓身上真實感人的故事。
三、嘉賓
《見字如面》嘉賓都是演員,大部分都是實力派老戲骨。平均臺詞水準都很高,張國立、王耀慶、何冰等人的亮眼演繹成為坊間熱議的話題,為節目加分。
對比《見字如面》單一的嘉賓構成,《朗讀者》嘉賓不光有演員,也有作家導演,有明星也有普通人。
四、結語
《朗讀者》和《見字如面》無疑為中國原創能力匱乏的綜藝節目注入一股強心劑。我認為有質量、有內涵、走心的節目遠勝于拼明星、搞撕逼、博話題的真人秀。當然,我并不是全盤否定其它類型綜藝節目,其它綜藝節目我也有看。黑格爾有句名言說的好:“存在即合理”,這畢竟是一個娛樂至死的時代。
感謝您的閱讀,看完如果有什么感受歡迎在文章下方評論留言。
對征文活動感興趣的小伙伴歡迎點擊鏈接:娛樂八卦&綜藝咖 打造四海八荒最任性征文!
我的公眾號|豆瓣|知乎|微博:晶姐札記
更多文章請點擊:公眾號【晶姐札記】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