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饋是指受控部分發出反饋信息,其方向與控制信息一致,可以促進或加強控制部分的活動?;蛘哒f,是系統的輸出能夠影響到輸入,使得輸出變動后會影響到輸入,造成輸出變動持續加大的情況,A產生了更多的B,而B回過來又能夠產生更多的A。馬太效應就是一種正反饋現象。
在很多平臺、特別是社交平臺誕生和發展的早期,都存在巨大的紅利。一些人早早的進入到這個體系里,創造內容、吸引粉絲,而逐漸積累的關注度,又能夠讓他們進一步的被曝光,隨著平臺的發展,他們的影響力和傳播能力都在不斷增強,這就是正反饋。
微博的早期批量化的誕生了一批段子手、大號,就是因為正反饋而不斷壯大。其中一些人看到了這里面的潛力,以團隊化、公司化的方式創造、收購和簽約了更多的大號,這些大號形成網絡,又可以相互傳播導流,再次增加正反饋,形成了相當大的市場。在微信公眾號開始后,獲得經驗的大號以及新興的內容創業者又繼續進軍公眾號,重復了正反饋的過程。在這里面,粉絲量、關注數都意味著曝光亮的增加和傳播能力的增強,從而加強了自身的增長能量。
知乎的大V,也有類似的特點。因為大V積累的關注數量足夠多,曝光量更大,導致有更多的答案容易被人所看到,反過來又能夠獲得更多的關注,這同樣也是正反饋。這里的正反饋本身是有積極作用的,關注的增加本身能激勵用戶產生更優質的內容,對系統的內容而言這又是一種正反饋。然而消極影響也同樣需要控制,需要為后來者留出足夠的空間,避免形成封閉圈子,確保生態的正常生長。
一些互聯網產品(特別是工具類),會采用產品矩陣的方式,推出一系列產品,不同的產品之間相互導流量,讓自己的整體用戶規模不斷擴大。同時,又能夠為自己新推出的產品提供用戶流量,讓自己的新產品獲得進一步的優勢,相互不斷增強。矩陣中,產品之間需要有場景相關性,才能在用戶流量之間建立紐帶,加強正反饋。例如手機清理類應用和手機安全類應用在場景上就有相關性,攝影類應用和照片拼圖類應用同樣有場景相關性,用戶會更容易從一個應用轉化到另一個應用。另外,矩陣中需要有火車頭的存在,有主有次,主線產品既能夠輸出流量,也能夠匯聚流量。
與正反饋相關的是網絡效應。「當一種產品對用戶的價值隨著采用相同的產品、或可兼容產品的用戶增加而增大時,就出現了網絡外部性?!购芏喈a品本身的存在就依賴于內部構建的網絡,網絡中的節點越多,產品的價值就越大。社交網絡就具備明顯的網絡效應,人們使用它是因為自己的朋友在用,或者有其他同類型的人在用。叫車軟件也很典型,司機和乘客積累越多,就會吸引更多的司機和乘客使用,從而產生更大的價值。網絡效應關鍵的是搶占先機,先開始發展、發展速度快,就會在后續形成更大的優勢,反過來又促進自身的增長。
在產品的內部,考慮產品的內在機制時,我們需要利用好正反饋。例如積累優質內容,利用優質內容獲取優質用戶,再促進優質內容的產生,或者讓我們手里有更大的籌碼,能夠引入更好的合作資源。而在產品的外部,當我們利用各種渠道進行內容的發布、傳播和曝光時,也需要及早識別渠道在各個階段的紅利,建立傳播和增長的杠桿。
這是我正在寫的系列連載文章,關于產品設計和用戶體驗設計的思維方式。在過去的10年里,我一直希望探索產品背后的本質規律,為做互聯網的人們(產品經理、設計師、工程師、運營、管理者等等)找到一個可以共通的思維框架,當我們一起討論問題時,能夠有共同語言,這會是產品語言或者設計語言。
如果你是一個管理者,你提的需求可以不是「簡單大氣國際化」,而是更具體的「界面需要體現出層次,區分優先級」,如果你是一個產品經理、設計師、工程師、運營,也能夠為每一個產品和設計決策找到依據。這是戰術層面上的戰略思考,通過一些具體的點來幫助我們更好的改進產品、改進產品的用戶體驗、運營效率甚至推廣、傳播和變現效率。
專業是一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