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題:如何打造個人網絡品牌?
個人網絡品牌 | 套路 | 目標?
全文約10000字,建議閱讀時間25分鐘
?吉吉21天打卡群分享 ?感謝玉琦整理語音
做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是找對套路。
▼
今天網絡上很流行斜杠青年,在前兩年我們不叫斜杠青年,我們叫跨界。可能再過一兩年,斜杠青年不流行了,可能會冒出來一個新的名詞,比如知識型IP。
其實在我們年輕的時候,有一個類似的說法叫做個人品牌。個人品牌狹義理解就是在網絡上做個人品牌。為什么在網上做個人品牌呢?因為在現實世界,我們想形成大范圍的影響力實在是太難了,不如到網上給自己一個新標簽,放今天,估計就被斜杠了。
問題不是叫什么,最重要的是做很多事情,我們要找對方法,而不被一些新的概念所迷惑。
比方說在我們高校,要把個人品牌做起來非常簡單。老老實實的選一個方向,然后做學問,出成果,寫論文,評職稱,帶學生,一步一步到等你成為一個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要是45歲熬到了,那已經是超級年輕。不過大半個人生都已經過去,不喜歡學術的人會覺得沒意思。
但在任何一個你想進入的領域里,最開始你自己也不太熟悉時,快速找到比別人更快成功的路,到底要用什么方法?這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套路。
一,清晰定義你的個人品牌做什么?
▼
我們常常去談打造個人品牌,實際上個人品牌是一個非常含糊的概念。請讀者朋友們想一下,大家天天都在聊個人品牌,我倒是想問一下你們認為個人品牌是什么?
德魯克的目標管理里面有一個Smart原則,它要求目標變得非常明確具體,要可以量化,然后可以分解,有截止日期,這樣才能客觀評估這個目標是不是一個好目標。
我覺得談個人品牌時,要先學會先把它清晰化。
我提出要定義清楚兩個問題:
1)請問你們準備選擇哪個方向做個人品牌?
2)請問在你們選擇的方向,擁有個人品牌的標準是什么?
“吉吉21天打卡群”群主吉吉媽和我有這樣一段對話——
吉吉:有自己的書,暢銷。
大叔:很合理,請問什么是暢銷?
吉吉:賣了50萬冊。
大叔:好,開始明確了,但我必須說一句,賣50萬冊很難啊。
吉吉:50萬確實是瞎說的,10萬都戰戰兢兢啊。
大叔:你沒有提出是什么方向的書,還有你現在沒有書稿和出版社,那么如何保證在今年下半年內就出版,爭取明年擁有一年銷售周期呢?
吉吉:那改成我要在2017年,出一本在斜杠媽媽領域的有10萬年銷量的書。這樣子呢?
大叔:這樣子已經明確很多了。但是我想問一句,在這個領域,過去這么多年,有賣到過10萬的類似圖書嗎?
我告訴吉吉,一開始她說要出一本暢銷書,但并沒有說是哪個方向,這是第一個大問題。很多人做個人品牌和吉吉一樣,對定位選擇其實是模糊不清的,這會導致在個人品牌建設過程中不斷搖擺,懷疑自己選擇的方向。
其次吉吉提出暢銷書的標準是50萬冊。這在圖書銷量上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目標。我可以跟大家透露一下我的PPT圖書,一共有四本。從2010年賣到2016年,用了六年的時間大概賣了五十萬冊,這大概是國內賣的第二好的,賣的最好的是《別告訴我你懂PPT》。那么再看賣50萬冊這個目標,你還覺得現實嗎?
你看,如果吉吉把有名的標準定義成一本暢銷書的話,這是很難操作的。吉吉的問題其實出現在幾乎絕大部分想打造個人品牌的人身上——他們花了很多時間想象成功,但是很難描述他要到達成功到底是怎樣的?
如果我是吉吉,我會把這個目標明確為:
我要在2017年出版一本關于斜杠媽媽領域的圖書,書要在業內獲得很好口碑,爭取一年內賣到一萬本,為我打造個人品牌墊下第一塊磚。
這就叫一個合理的,可以跳一跳,努努力就夠得著的目標。
二,找到你的目標領域牛人對標。
▼
我發現很多人從來沒有認真了解過在他想切入的領域里到底有哪些牛人?牛人成長的過程到底是怎樣的?哪些可以借鑒?哪些不能復制?
我問吉吉有沒有研究過那些已經成功的或者打造了個人品牌的斜杠媽媽們。比如在日本有非常多的斜杠媽媽,她們講時間管理,講整理物件,講斷舍離都非常受歡迎,在這方面打造了自己的個人品牌。
日本麥肯錫有一個特別厲害的媽媽,叫勝間和代。這個人養了兩個孩子,一邊工作一邊考證,差不多每年都能出好幾本書,慢慢把自己生活過好了,把丈夫小孩照顧好了,也把自己工作也做好了,成為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人。還有另一個顧問吉田穗波,也是一個很成功的斜杠媽媽。
一個牛人,他多多少少會把自己的故事通過勵志的方式講出來。有心搜索,并不難獲得這些信息。
但很多想做斜杠媽媽的人,根本就沒有對這樣的牛人做研究功課,了解別人怎么做到那樣的成績。如果這些功課我們自己都不了解,怎么就能復制成功?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我在2009年決定要切入PPT領域前,我做了一件事:就是把當時國內PPT做得好的人,當時有三十多個人吧,我逐個把他們的博客都看了一遍。
看完后我就有了三個概念——
第一,對國內PPT領域發展狀況有了一個宏觀的認知。不像原來,別人說A就是A,說B就是B,我很難建立起自己的判斷力。
第二,經過分析評估,我認為在PPT設計領域我可以達到一個不錯的水平,盡管美感我做不過高手,但我可以在拼我的邏輯構思能力、話題制造能力、演講表達能力基礎上,快速提升PPT設計能力到一個合格標準。而且,一些擅長講邏輯構思能力強的人,他們的PPT美感又太差。
我覺得我能把每一樣技能都很快做到80分,雖然單項不如人,但我的總分會比他們高。這就幫我找到了和其它高手競爭的立足點。
第三,我發現有人的博客寫作風格特別的受歡迎,這種風格叫用圖說話。這就啟發我思考是不是有一個閱讀趨勢叫視覺化,我可不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構建我未來要打造的產品?
我想干脆寫一本用PPT思維寫的書好了,結果我真的這么干了。這就是我的第一本書《說服力—讓你的PPT會說話》,就是用PPT寫的。一出版很多人就覺得哇太酷了,原來可以PPT圖書可以做成這個樣子。雖然今天看來這本書需要改進的地方仍然很多,但在當時2010年,這本書絕對是領先當時整個PPT圖書行業審美和設計水平的。
《說服力—讓你的PPT會說話》火了,一下子就把我的個人品牌的空間打開了。
三,評估別人哪些優勢是你無法模仿的。
▼
很多人一說到成長就條件反射一樣去思考,我還有哪些地方不足。這樣的思考當然沒有問題。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不是所有的不足你都能夠改進。
比如有人問我為什么你能打造出秋葉這個品牌,你哪來那么多時間?
當然我在時間管理上比普通人強一點,但是有一點很多人比不了我,我不用做家務,而且我剛好在高校里面工作,學校里工作時間相對自由。所以我可以在不影響工作,不照顧家庭瑣事情況下,專心運營自己的網絡品牌。
我不用做家務,我也不用天天坐班,小孩子也不用我太操心,這樣的話我的時間很寬裕,而我非常清楚很多中年人,一邊要處理單位的事情,一方面要解決家里很多事情,這樣他的注意力帶寬就不能全部集中在自己的事業中。
大部分人不是比我能力差,也不是不如我有才華,而是每天的生活把他的優秀都打磨成平庸。
我看過太多別人的案例,才明白大部分人很難復制我:我有時間。
很多人問我為什么能成功,我說我娶了個好老婆。很多人以為我是在開玩笑,但是這個是個很重要的事實,她幫我解決了很多后顧之憂,讓我完全沒有顧慮地在前面奔跑。
四,依據成功人士經驗,細化你要達到的標準。
▼
有人講,我要成為一個非常成功的培訓師。
這是個愿望。要達成愿望你得了解成功的培訓師要具備哪些能力。
我在培訓行業已經入行快十年了,我是從大學老師直接跨到培訓業,就這么進來了,普通話不好,還站住腳了。
有些人講你運氣好。
其實在我準備入行做培訓之前,我就有跑去問很多有經驗的老師,我至少問過三個人,都是湖北非常有名的老師,我把做培訓師一些入門條件搞得很清楚。
有個老培訓師反問了我好多問題。
你能站不?我們經常出去講課,一講就是兩三天。連續站三天,每天至少六個小時,中間有休息環節,但基本上一天都要站著,還要做動作。你行嗎?
我不行。
我們每天講六個小時課,你的嗓子行嗎?
我不行。
你知道課程怎么設計嗎?你知道什么時候讓大家high,五分鐘設置一個梗,給學員一個笑點或思考點嗎?如果有對你不滿意的學員,你知道怎么控場嗎?
我不知道。
那你進這個行業來干嘛呢?
我想掙錢。
那你覺得你這樣能掙到錢嗎?
掙不到。
那怎么辦?
我先回大學教書。
比如吉吉說的,我要出一本書,斜杠媽媽的,賣十萬本。那么跟斜杠媽媽有關的書到底有哪些出版物?買回來看,一本一本地看,然后問自己,我能不能寫得過她?如果你發現有些人寫的書非常好,但是賣不掉,你想想這是為什么?
只有你了解成為個人品牌的工作質量標準,了解別人達到了怎樣的的水準,你才能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努力的方向,我要達到這個水平。
就像我們當年考研一樣,我們要知道我們能考多少分,我才有可能進這個學校啊。
一旦我知道我需要考多少總分我才能分解成英語多少分,數學多少分,專業課多少分,只要保證我能進來,有些科目我可以差一點,但另外的科目我就要非常非常有優勢才行。
這個思維模式對打造個人網絡品牌其實是一樣的。
即便方向正確,但沒有質量要求的努力,所謂堅持,也是自欺欺人。
五,要么加對圈子去傍大款,要么有才任性來做爆款。
▼
做個人品牌其實只有兩個策略——傍大款和做爆款。
我們知識型IP訓練營有一個狗哥,在上海,剛進營的時候,他叫自己狗糧專家。會診中我們診斷說你不要叫專家,你要寫那種有溫度的文章,這樣養貓養狗的人看了之后會覺得這是很有共鳴的文章。他一開始不接受,后來突然發現養狗是一件很有溫度的事情,比狗糧怎樣吃好玩兒多了,結果他的文章就寫出感情了。
他的文章加上有能量的人推薦轉發朋友圈,這種有爆款文章能夠在最大范圍里面去做傳播,狗哥開竅后一個月就寫出了三篇10萬+。這就加速他成長的時間,這個策略就叫傍大款。
傍大款比較容易讓你獲得一個比較高的起點。為什么我們要努力加入一些圈子,因為這個圈子有能量。
有人問我們的知識型IP訓練營是做什么的。其實知識型IP訓練營就是先整合一些有能量的人,大家在一起玩兒,發現有好的苗子,我們會啟發他,給他一個氛圍,打開他的腦洞,恰當的時候大家一起推,爭取讓他快點紅。
第二種策略就是做爆款。
如果你超級超級有才,對自己能力特別自信,又不己是一個半途而廢的人,不會因為挫折打擊而輕易懷疑自己,那你就一個作品兩個作品三個作品,一款一款往下做,反正只要你做得好,做的多,更新頻率又穩定,總有一天你會抓住別人的眼球,一下子你就引爆傳播。
這時候人們會注意到你,到時候你的能量會快速變大,比靠平臺硬推出來的人能量要大得多,因為你是自己打出來的天下,天然就自帶光環。
等有一天你成功了,過去所有你跳進去的坑,都會成為你將來偉大的故事。
最近大家印象比較深刻的一個做出爆款的是咪蒙,而且咪蒙越做越好,她能不斷做出爆款文章。當然她有一些爭議,比如說她抄襲,洗文,但在商業上來講她是很成功的。
另外一個是papi醬,她爆款做的不錯的,但是后勁還是差一點點。總而言之這兩個,在別人看來還是非常成功的。
我們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是什么樣的天賦,然后走怎樣的路徑,我覺得一般的人更適合加圈子傍大款,靠自己做爆款,這個難度太大了。
六,圍繞個人品牌第一步做一個長期計劃。
▼
做個人品牌得有一個長期的計劃,比如在三年內如何分解自己的目標一步步去實現。
吉吉說她明年要出一本書賣十萬本,假設這本書還沒有寫,分解一下就是一個三年的計劃。
一般來說一本書從開始構思大綱,到出樣章,得到出版社認可,到把所有書稿寫下來,至少需要六個月,這對于寫第一本書的人來說已經是超級快了,很多人一年還沒有寫出來。
寫書跟寫博客寫微信文章是不一樣的,它需要你把所有的內容結構化地整合起來,很多人在寫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我就假設到了今年年底吉吉已經把這本書寫完了,跟出版社把合同簽了,這已經非常快了。
但是問題是這本書交給出版社到出版,能夠在六月份出版已經很快了。元月走完流程,二月春節什么也干不了,三月份核對排版和封面,四月份交給印刷廠印刷,大概五月就可以上架了,上架的周期呢,因為新作者沒有名氣,所以出版社不會特別的趕,所以大概在五月底能上架,這樣能夠趕上每年最好的618圖書大促,這已經是非常快,非常好的節拍。
即便你的書在六月出版,那么你也只有半年的銷售時間。一本書如果能夠在半年賣到一萬本,這已經是非常好的成績。大家可能不知道的就是,我的書大部分也只能做到保底一萬本銷量,你想讓它發行到兩萬本對我來講也是非常非常困難的。像彭小六到處跑到處推他的新書《讓未來現在就來》,他要不到處跑的話書也賣不掉,跑出影響力和口碑了,書才能慢慢變成暢銷。
你看,一本書就差不多三年了,你要很耐心做一個三年計劃。
2017年我爭取出一本書,但是可能沒有火。
沒關系,那我2018年再寫一本,要比17年寫的好。
如果2018年這本還沒有火,行,我有了兩年經驗,19年再來。
如果你有一個更長遠更平和的心態去建設個人品牌,我們可能會少遇到很多很多麻煩。
假如我們期待的結果遲遲等不到,我們就會對自己的堅持失去耐心,導致我們后面所有的動作都變形。
我今天有定義長遠路線圖的能力,大部分人壓根就不知道他不具備這種能力。我們的創業團隊2013年底開始創業,我們當時做的思考和討論,我把它寫成文字,到今年是第三年,我們看了一下說,不用大改,繼續照做就行了。做到2020年差不多小伙伴們就完全接班了,我就可以退休了。
有些事情很多人頂多只能做一年半年的規劃,這已經很棒了。我可以做5到7年的規劃,因為我知道五到七年打造出個人品牌是很快的事情,但是今天誰愿意等這么久呢?并且誰愿意為這么久的時間做一個這么長遠的計劃呢?
很多人并沒有清晰地了解要達到他的夢想到底是一個什么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到底應該選擇什么樣的路徑?這個路徑能否分解為五到七年的計劃?然后按照這個路線圖一步一步往下走。
大部分人是缺乏這種定義路線圖的能力。并且,他對于自己定義的路線,始終是覺得惶恐不安表示懷疑的,一旦遇到挫折或達不到預期的情況,他需要到處找人問他做得對不對,而不是相信自己找對了路,只需要去做。
我告訴你這是非常普遍的情況。大部分人在準備成長為個人品牌的過程中,會把大量的時間都耗費在尋找自我認同和肯定上了,這是我見過的太多太多人不能成功的一個很重要原因。
比如我寫一篇微信公眾號的文章,我希望它的閱讀量達到五千,但實際上我的好多文章達不到,那個時候怎么辦?是我的寫作風格不好?還是我的運營定位錯了?
這會讓很多人懷疑自己堅持自媒體寫作是否有意義,自己做的設想是不是真的滿足市場。最后他會花費很多時間請教各位牛人和大神,去驗證自己是否走錯了,結果花費大量時間去找行家,反而浪費了寶貴的時間成本。
其實這是一開始就應該做市場調查確定方向和路線,然后只需要在執行過程中不斷摸索調整的事情,我覺得一個能最后走向成功的人,不能總在咨詢方向,只會請教如何避開別人遇到的坑。
我做秋葉大叔這個微信號,從運營第二天開始我就給自己做了設定。有時候我是燒腦總裁,有時候我是暖心大叔。
我未來就在這兩個角色之間來回切換,一會兒是暖心的大叔,一會兒是燒腦的總裁,但更多時候我是走暖心大叔的路線。
我為什么要走這個路線,非常簡單,我清楚地知道未來五到七年整個新媒體的環境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有個人溫度的賬戶會受到歡迎。
只有我成為一個很溫暖的人,我在這個溫暖中還帶一點小小的壞,我也的確適合做這樣的人,我其實蠻懂撩妹的。在大叔這個競爭層面我還是能贏得一部分女孩子歡迎的。女人瘋狂起來世界會很熱鬧對不對?抓住她們的購買力,我就贏了。
這就是我的一個商業小計劃。今天這篇文章我跟大家講得很坦誠。我覺得一個人寫真話會得到大家的信任,希望你們不要覺得這個大叔他比心機婊還心機婊。其實我真要做到,也是需要付出五到七年艱苦的努力,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非常難。
七,要給你的個人品牌計劃設置驗證點。
▼
你覺得自己有能力hold住這些事情之后,就要設置一些驗證點。
吉吉想要出書,那她就得先開始寫一章,先看看跟外面賣的書相比你能不能寫得更好。我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快速評估吉吉有沒有能力寫出一本合格的圖書,而且不需要花很大的成本。
很多人講,你怎么能夠做到每個微信后臺的回復都是你自己回復呢?你哪里來的時間呢?很多人從來沒有親自試著用碎片的時間來做這些事情,也沒有想過這個事情到底有多大工作量。而我經過一段時間的測試,我發現自己的反應速度夠快,能夠利用碎片時間完成這個工作。
而且回復過程中還會幫我打開寫作靈感,還會得到很多人的認同和支持,這就讓我發現回復這個事情不一定是一個負擔。你懷著愛和感恩的心去做一件對大家有真誠互動的事情,你會發現自己給自己加持很多能量,你的個人品牌就在這一個一個真實的專一互動里就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認可。
很多人在做自己的計劃中并沒有設置這個驗證的環節,我們說路徑和目標一旦定義清楚不要輕易改變,但是計劃可以調整,做的快的可以加速,做的慢可以放慢節拍,等我能力慢慢跟上來了我再加速。
別人用五年出名,我用七年,七年不行,我用九年。
其實用一輩子來看,早兩年和晚兩年不是那么要緊,一個人只要做到一定高度了,后面的故事都差不多,你不會像自己想象的那樣,錯過很多事情。
做有方向的人,也要做有耐心的人;做有激情的人,也要做有套路的人。
感謝你們
看完8000字長文
再送2000字問答
福利:個人品牌成長問答▼
提問1:要做好個人品牌需要哪些基本素養,大叔能給三條建議嗎?
1、能表達(能寫、能畫、能講)
你要能表達,要能輸出。要么能寫,要么能畫,要么能講,有一樣都可以。這樣你可以把自己的內心,情緒,情感,生活中感動你的東西傳遞給別人,別人通過這種傳遞接納你,成為你的粉絲或讀者。
但是很多人并沒有評估自己畫畫的水平到底怎么樣。比如我批評我們IP訓練營第一期的一個營員,你做的思維導圖很漂亮,但是不能表達思想,你不能把思維導圖變成手繪啊。
2、能互動(賣萌,合影,應酬)
這個世界上能寫能畫能演講的人很多,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大家的喜愛呢?不是。
你會發現貓叔,小六,秋水,都特別受到大家喜歡,你會覺得這些人很有親和力,貓叔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找他的粉絲吃飯,合影,小六一上來直播就解扣子了,秋水也會跟粉絲說,我今天做了什么事情,我做飯多好吃,你們給我發個紅包,你會覺得這個人很生活化。
你會覺得他們很可愛,就像你身邊的朋友,有優點有缺點,有幽默感,還有點小小的壞。你覺得跟這些人在一起可以做朋友,你說勾搭就勾搭,說合影就合影,說唱歌就唱歌,說甩表情包就甩表情包。
所以在網絡時代,一定要善于表達自己的情感,你要非常直接地跟自己的粉絲在一起。像彭小六、剽悍一只貓還有我,我們根本就是肉身加粉,全國瘋跑。
3、能整合(互推,互補,互利)
是不是你會表達、會互動、會賣萌就一定能建好個人品牌?也不是。
實際上貓叔每到一個地方就會跟當地很厲害的人交往。他如果不認識的話,就會打聽這個人有沒有收費的渠道,比如通過在行約見。
他自己本身也很厲害,他花錢去約別人的行家,別人也知道他有名氣,往往都愿意見他,見完他就會寫一篇非常好的采訪的文章發表,別人也很愿意推薦他。在早期他用這個方式很快積累了十萬粉絲,也通過這種方式和大號有各種合作。
貓叔是一個非常懂得推薦別人,非常懂得把別人的資源和自己的資源結合起來互利的一個人。
彭小六他在三線城市打出來之后,一邊開發自己的課程,一邊自己寫書,他努力在簡書上把自己寫成第一名,寫成第一名之后他就拿著這個光環,跟很多地方合作,他說我是第一名,我有一門很好的寫作課,要不要我上。他一邊上一邊改進,一方面積累了自己的經驗和口碑,一方面也讓很多機構就逐漸了解他了,愿意推薦他,所以他的品牌也就樹立起來了。
他出了書,別人也愿意捧他的場。他充分利用了社會上各種資源整合在一起。最近他說我要把我的簽售會都給BetterMe大本營獨家代理,因為他們實在運營得太好了。
我希望你們理解,一個人要想成為有個人品牌的人,一定不要看表面的東西。我們有個小伙伴秦陽,我們都叫他網黑。
他有一天跟我說,大叔我要自己寫一本書,我說為什么?
他說,你看貓叔也在寫書,小六的書寫得好,我覺得我的書賣的不好,我的個人品牌會不會因為這個原因超不過他們。
我說,老秦啊,你每次出去也不跟人合影,也不賣萌,你看小六都開始解扣子了。所以他很受啟發,在廣州跟小六一起簽售的時候,他干脆摟著彭小六跳交誼舞,大家都拍照留念覺得太好玩了啊。
我覺得秦陽這就開竅了,想做網絡個人品牌就是要豪放,要放得開,要臉皮厚,不要那么矜持。所以你們要知道這背后有很多整合的東西,絕對不是一個因素讓一個人成功的。
提問2:大叔文章中提到,會去帶上名字感謝每一個打賞的人、會回復留言,也經常看到您在群里和大家互動,大叔每天的手機時間有多少?如何面對海量的信息,合理的保存精力?如何贏得家人對這個節奏的支持?
應該說我是一個完全適應在網絡上生活的人,我兩部手機,電腦上同時兩個聊天的窗口,有必要的話我會三個界面同時操作,這樣會比一般的人贏得更快的反應時間。
我長期泡網,我的速度比一般人快很多,這并不是什么離奇的能力,是練出來的。但現在信息量越來越大,我每天在手機和電腦上的時間基本上就是早上六點半到晚上十二點,只要不開會不講課不吃飯,所有時間我都是坐在電腦前或者刷手機。
我非常善于睡覺,秒睡。善于休息讓我能快速回復體力,馬上投入新的戰斗。
另外我老婆很理解我,很支持我,不需要去贏得,這是運氣,我命好。
提問3:做IP或個人品牌需要強化標簽,外化自己,有很多人會放大自己美好的一面,大叔覺得這個度要如何把握,要在多大程度上美化自己?
做IP和個人品牌盡量要強化自己的標簽這是可以的,但是盡量不要撒謊,你只是不需要說出所有的事情,每個人都允許有秘密。
我也從來不會把我所有的故事都講給另一個人,這是我做事的風格。有些是不希望對方擔心,比如我爸媽從來都不知道我具體是在干嘛。有些是不希望對方猜疑,比如我和女粉撩天的內容,我肯定是不會主動去跟我老婆講,這不是自己找死嘛。有些是不希望對方失望,有些事情自己是蠻有期待的,別人也知道你有期待,但是實際上做完了結果距離你的期待還是蠻遠的,這時候自己默默扛了就好了。
做個人品牌的過程中,今天的我可以容忍不完美。比如我的普通話,很糟糕,結果我發現這可以成了我的特色。
我的文章發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小的失誤,比如說今天發的文章里有一個錯別字,有人在后臺給我指出來,我說對不起,是我寫錯了。這時候他就會覺得你特別真實,所以這個問題,也不是那么要緊,大家別擔心。
提問4:秋葉老師是真正意義上的“斜杠”大咖,個人品牌運營您有踩過什么“坑”嗎?
最大的坑,就是時間。你離成功的時間總比你預期最長的時間還要久。
我曾經設想半年的時間把我的課賣到一萬人,結果用了14個月,我想用10個月的時間把課賣到兩萬人,結果用了12個月;但,再后來,我想用10個月賣到三萬人,結果用了半年。
有的時候成功往往比你預期它應該達到的那個點還慢很多,但是一旦你跨過了某個坎,成長會加速。
你要相信一點,人總會低估了所要遇到的挑戰,這一點很多人在一開始是想不到的。
比如我現在創業,我是個非常細的人,我把很多事都想到了,很少有人能想這么細,畢竟我做過項目經理,也開過兩家公司。但我在花很大力氣做的時候,現在發現時代變了,環境和用戶都變了,很多事情都跟我之前預想的有一些偏差。大偏差是沒有,但是即使是小偏差也足夠讓你把很多事情耽誤很久了。
提問5:《如何打造超級IP》這本書說了,要潛下心來,“慢慢來,比較快”,不要著急變現,要打磨自己的核心技能。而個人課程也好、書籍也好,有時需要推向市場得到反饋才能迭代,比如大叔的ppt課程改版了很多次,在“慢”與“快”之間,大叔有沒什么標準?如何判斷IP兌現價值的時機成熟了?一直等下去萬一錯過機會怎么辦呢?
我覺得這是人為制造的一個矛盾,我強調慢比快快,是指前期會很慢,但是你積累足夠打好基礎后面會加速,反而比一開始不打好基礎追求速度發展更快。
另外你但凡有了一個小小的積累,你就可以找一個形式尋求反饋。比如我有了一個想法,我就會通過朋友圈微博趣互動找反饋,我發現反饋不錯的話我就寫一篇文章,一個平臺有了好的回應,我就可以試試多幾個平臺,這些內容積累多到一定程度,我就可以把它做成微課分享,然后慢慢變成更全面的培訓課程,甚至把它寫成一本書。
寫書的過程中又會帶動你對你所有的事情進行思考,練習,分享。這些都變成品牌成長的一部分。
這個成長過程整體很慢,但是你可以在每個小部分都快。
心態要慢,要耐得住性子,但是行動要快,要在行動中追求質量。
至于什么時候是最好的時機,我個人覺得只要你足夠的快,你一定能夠趕得上時機。首先我們處于歷史上最和平安定發展最快的階段,根本不用擔心沒有機會。無非是這個機會你這輩子能碰到三次還是四次的問題,說實話能碰到兩次,抓到一次就夠了,人一輩子抓到一次機會還不滿意嗎?
我這輩子活到38歲,我才覺得我的機會來了。可能你們覺得我早抓住機會了,比如PPT。其實我不覺得PPT是個很大的機會,反而在線教育才是機會。
因為在PPT行業做老師、做定制、賣模板,一年頂多也就一兩百萬收入。而在線教育我覺得有可能在我手上做到兩千萬到五千萬的規模,這在很多公司看這也是一個很小的產值,但我能做到這樣的一個規模是我過去想都沒有想過的。
為什么很多人把PPT看做是我一個成功的事情呢,我覺得還不如說我用這個標簽影響和幫助了很多人。
萬字長文,感謝讀完,
點贊底部,閱讀原文,
昨日燒腦,七千字文。
國慶長假,碼字不易,
如有觸動,幫我擴散。
本文作者秋葉大叔簡介:
秋葉PPT系列課程創始人
知識型IP訓練營創始人
《如何打造超級IP》作者
《社群營銷:方法、技巧與實踐》作者
閱讀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MTUyOTY3NA==&mid=2247484106&idx=1&sn=0d8cd9e0f1969319cd80b4a09d104d08&chksm=e8a38f6fdfd4067957355accb61668a907f493f0bb18ce9bdfe2f254915f98be233eac8b324e#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