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書中第一章開頭就提出這樣的問題:現在的許多父母和老師倍感沮喪,因為孩子們的行為已不再像他們自己在當年“過去的好時光”中那樣了。這到底是為什么?為什么現在的孩子沒有以前的孩子那樣普遍存在責任感和上進心呢?
書中引用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的觀點:二十世紀中期以來發生的一系列重大的社會變化是造成孩子們的變化的直接原因。第一今天的成年人已經不再給孩子樹立服從和順從的榜樣了。在人權運動,尊重個人人格的社會氛圍中,人人都想被尊重和平等對待。書中也說,平等并不意味著完全相同,孩子顯然不能擁有那些需要更豐富的社會經驗、更熟練的技能和更充分的成熟之上的全部權利。第二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機會培養責任感和上進心,我們不再需要孩子像過去那樣為家庭生計付出努力,相反他們被已愛的名義給予太多而無需自己付出任何努力和投入,甚至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相當一部分父母剝奪了孩子自己把握生活中起伏的機會,忽視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從書中的觀點來看一方面孩子想得到完全的平等這顯然不現實,因為他們沒辦法在兒童階段做出后續成熟的,社會化的選擇,這需要家長和老師在一些問題上的堅持;另一方面個體的成長需要切身經歷去累積自我經驗,而過分的包辦阻礙了他們去體驗生活的辛苦,也剝奪了他們進取的快樂。當孩子和父母一起能為家庭做出自己的貢獻,比如晾曬衣服,打掃客廳,收拾房間等等,他們在其中會培養出責任感和進取心,想把生活中的事情做好獲得家長的認可贊許是獲得其他方面成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