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
唐:李冶
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
李冶出生于浙江吳興,名冶,艷麗的意思,字季蘭。她具體的出生年份已經沒有人記得了,誰會去記一個姑娘的生年?
她有記載的人生是從一個花園里開始的。
李冶6歲的時候,詩已經寫得像模像樣,曲子彈得委婉動聽。
她父親最得意的事是抱著她,指著一些花花草草讓她做一首詩,向別人炫耀。眾人贊嘆不已,她父親則眉開眼笑,無上榮光。
那一天,花園里。薔薇開得真美,真像一場夢。
她父親指著薔薇讓她作詩,她脫口而出:“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這句本意是:這薔薇,架子還沒搭好,但是枝葉和花卻已開始出格飛行了。
“架卻”諧音“嫁卻”,她父親在驚訝女兒驚世文采的同時,卻覺得女兒明詠薔薇,實則是待嫁女子心頭亂。
她父親十分擔心:“女兒如此聰明,長大后只怕會是個不檢點的婦人。”
可是她的女兒才6歲啊!
這兩句詩成了最終的導火索,十多歲的李冶逐漸顯露美貌,她父親以修身養性為名,在她未成年的時候就將她送去了浙江湖州的玉真觀中,當了一名女道士,希望她遠離紅塵俗世。
李冶所在的玉真觀地處偏僻,除了每天按照師傅的要求讀書學習女紅外,生活上幾乎沒有約束。雖然被父母拋棄,她還是潑潑辣辣漂漂亮亮地像郊外最美的野花一樣肆意的生長。
16歲的少女,美得跟天仙一樣好看。《唐才子傳》形容年輕的李冶“美姿容,神情蕭散”,意思是李冶姿容美麗纖秀,氣質瀟灑淡遠。能讓辛文房評價“美姿容”的女子,全書僅有李冶一人。
20歲左右,美麗的李冶遇到了皎然和尚。李冶見到皎然的時候,他素衣袈裟,干凈性感,出口成章,這讓李冶欽佩極了,這種欽佩里帶有無上的崇拜,就好像村里最美的姑娘見到了榮歸的公子,這個公子不僅多金多才,還風流倜儻,俊俏無比。
熱情的李冶成了皎然和尚忠實的粉絲,皎然在的地方,她一定出席;凡是皎然的書,她一定買;凡是買的書一定找機會要皎然簽字。
她熱情樂觀的天性里沒有顧慮這個詞,她的生命里只有未來,還顧不上憂慮過去。漸漸地,兩人就成了好朋友,再漸漸地,李冶就對皎然表白了:
尺素如殘雪,結為雙鯉魚。
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書。
然而,她的熱情沒有得到回報,李冶收到了皎然和尚的拒絕詩,題目叫《答李季蘭》:
天女來相試,將花欲染衣。
禪心竟不起,還捧舊花歸。
皎然面對來自這個花一般少女的撩撥無動于衷,少女無奈,只得黯然離去。
熱情的生命沒有時間體會哀傷,她忙著作詩喝酒,會朋友,旅游,就像從來沒有失戀過。
已經成年的李冶逐漸擴大了自己的交際圈,開始在江浙一帶游歷,也認識了更多人,比如她一輩子的好閨蜜陸羽。
再比如,她深愛的閻伯均和朱放。
閻伯均時任江州判官,去上任前拐到招隱寺看老朋友皎然,在此地遇到了李冶。兩人的感情發展很快,閻伯均離開招隱寺去江州的時候,李冶已經被相思折磨得無法自持了:
流水閶門外,孤舟日復西。
離情遍芳草,無處不萋萋。
妾夢經吳苑,君行到剡溪。
歸來重相訪,莫學阮郎迷。
熱戀中的女人都差不多啊。迷戀,夜不成寐,來回亂轉,患得患失。
這段感情,只持續了大概兩年,在閻伯均離開江蘇之后,就結束了。終其一生,閻伯均再沒有去過湖州,再沒有找過李冶。只留李冶獨自相思,《明月夜留別》:
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
別后相思人似月,云間水上到層城。
可惜的是,明月有光人無情,閻伯均最終娶了高門大戶之女為妻。
閻伯均如此,他之后的朱放也是如此。
朱放是襄州人,安史之亂時曾經避居江蘇丹陽,他與李冶志趣相投,優游唱和。但他也只是把李冶當作風月場中的伴侶,短暫的歡娛。迫于世俗的壓力,他也不可能成全李冶。
李冶的《寄朱放》寄以無限情思:
望水試登山,山高湖又闊。
相思無曉夕,相望經年月。
郁郁山木榮,綿綿野花發。
別后無限情,相逢一時說。
“別后無限情,相逢一時說。”心中無限情,堆積千言萬語,可她再也沒有等到一吐為快的相逢時候了。
離開丹陽之后朱放同樣另娶大戶女子為妻。
李冶的《相思怨》記錄這一段熾熱的感情: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
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這應該是最優美的相思詩之一,可惜李冶錯付他人,結果仍是“弦腸一時斷”。
她終究沒有找到一個可以托付終生,不離不棄的男人,可是她還有許多鐵哥們:陸羽、劉長卿、房明府、韓揆之、蕭叔子和崔渙等等,每一個拿出來,都赫赫有名。她一掃從前女性作家的羞澀之態,坦然男女社交,與他們詩酒唱和。
她熱鬧地活著,時常開個黃色玩笑,從來就沒有哪個女人能像她這樣恣肆,這樣開放。
然而這樣與男人交往,是被當時人所不齒的。他們說她,女道士就是披著道袍的娼妓。所以終其一生,李冶沒有一個女性朋友,還時時被時人指罵。
她的優美的詩句寫過相思,寫過情懷,寫過友誼,卻沒有寫過怨恨。就像她沒有怨恨過父親,沒有怨恨過皎然,沒有怨恨過閻伯均和朱放一樣,她也沒有怨恨過所有看她不起的人。
她熱情地歌頌友誼,歌頌雪中送炭一般的溫暖。比如《湖上臥病喜陸羽至》:
昔去繁霜月,今來苦霧時;
相逢仍臥病,欲語淚先垂。
強勸陶家酒,還吟謝客詩;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陸羽貌丑口吃,卻與李冶之間有著非同一般的真誠的友誼。兩人見面就是做詩飲酒,置閑言碎語于不顧。這樣的人活得充實、活得個性、活得灑脫自在、不受世俗觀念束縛。
一次次的柔情,只換來了一次次的傷害。在經歷過一系列情感的波折之后,李冶在40歲之后寫出來一首流傳千古的詩《八至》: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夫妻是沒有血緣的親人,可以身心交付,也可以形同陌路。伉儷情深者固然有之,貌合神離而同床異夢者也大有人在。夫妻間可以誓同生死,也可以不共戴天。
尋常年輕小女子想說也說不出來,必得要曾經滄海,才能指點歸帆。
那個時代,命運絕不會眷戀她那樣的女子,再熱鬧的過往都無法阻止悲劇的到來。
李冶的才名同她的美麗一樣不脛而走,被唐德宗召入宮中,也有很多人說是唐玄宗。后來德宗皇帝還對人稱李冶是個“俊媼”,意思就是一個美麗的老太太。
從宮中出來,李冶并沒有返回湖州,而是暫留長安。沒想到由此遭遇大禍。
783年5月,即將開赴河南前線的涇原軍經過長安時因為對糧草不滿,嘩變,擁立朱泚稱帝,唐德宗倉皇逃出長安。李冶因為詩名顯著,被朱泚抓到,要她寫詩稱贊,李冶被迫作詩呈獻。
784年,朱泚敗亡后,德宗還朝,受任朱泚偽職的官員皆被誅殺,李冶也未能幸免,唐德宗說:“你為什么不學嚴巨川‘手持禮器空垂淚,心憶明君不敢言。’呢。”
公元784年8月,李冶被德宗下令亂棒撲殺。
一縷香魂就此消散。
像她這樣集才情和美麗于一身的女子,似天邊月水中花,從來不能容于世俗。
------END------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
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
迂夫子讀詩詞yufuzid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