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為專業的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搞清楚教育的功能、價值和宗旨。在早期人類社會中,“人們主要將教育看作一種生存工具”,隨著時光流逝,“教育還被視作提高閑暇生活質量以及改進社會、發展文化的利器”。教育要不就是作為階級斗爭、政治斗爭的工具,要不就是作為經濟增長的工具,缺乏對教育作為人的生存和發展的權利,缺乏教育對人的本體發展的重要性的認識。
? ? ?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研究報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中明確指出:“教育的經濟功能無疑是重要的,但我們必須超越單純的功利主義觀點以及眾多國際發展討論體現出的人力資本理念。教育不僅關系到學習技能,還涉及尊重生命和人格尊嚴的價值觀,而這在多樣化世界中是實現社會和諧的必要條件。”“維護和增強個人在其他人和自然面前的尊嚴、能力和福祉,應是二十一世紀教育的根本宗旨。”
? ? ? ? 研究教育,只有從本源上挖掘,才能更接近于教育本來應有的樣態。我想這可能就是我們親愛的班主任——萬恒老師要求我們首先精讀《教育的哲學基礎》這本書的用意吧。
? ? ? ? 從本質上說,教育哲學是哲學的一般原理在教育理論與實踐領域的應用。“教育哲學的學習并不能保證人們能夠成為好的思想者或教育者,但是,它確實能夠提供有價值的視角以便幫助人們更清晰地思考問題。”
? ? ? ? 布魯巴赫在1942年寫到,為了解決教育問題,人們需要“一些理論或哲學”的指導。傳統上,哲學包括四個主要的組成部分:形而上學、認識論、邏輯學和價值論。這些哲學的分支都直接與教育有關,所以研究教育問題的一個基本策略就是“對問題進行尋根問底的反思,分析它們的形而上學、認識論、邏輯學和價值論的基礎。”
? ? ? ? 從哲學視角審視教育,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學生、課程、管理以及目標之間的相互關系”,可以幫助我們成為“更加有效的專業教育工作者”。而學習教育哲學,能夠幫助我們“理解教育的歷史,通過各種各樣的視角,利用各種類型的理智工具認識今天和未來的教育問題。”
? ? ? ? 未來已來,我們準備好了嗎?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