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科的愛好之一,尬詩,百尬百中,頗有些freestyle的味道,又有些老派詩人的作風。
言如其人,張繼科約莫也是個有意思的人。
有趣,是很無關痛癢的說法。
他的話,要么一語成箴,要么一語中的,拿來形容自己這位乒乓國手是很貼切的。
北京天氣很干,削過來的球很旋。
第一次讓我正視張繼科的寫作天賦的就是這句話,平鋪直敘,卻意外的很帶感。很有些俠客的感覺。
負手而立,風吹草動一招一式皆在剎那里,黑衣裹身的人卻說,今天天氣晴好適合比試,就像在講今天陽光普照適合外出郊游。
張繼科有棱有角,橫沖直撞,不似精心雕琢,倒似雨后山野里不小心成了精的小妖怪。
兒時父親要求嚴苛,總是一組一組地加練,張繼科在日記里寫道,“今天爸爸說了好幾遍我都聽不進去,結果最后挨了揍,我也很痛苦,以后好好努力。我就回家了。”云淡風輕的結尾,我就回家了,好像拍拍屁股,挨了揍也甘之如飴。
張繼科年少出名,一路打到國家隊,卻被退回省隊。外界斷言,年少出名,終不成火候。他剃了光頭,整日戴著鴨舌帽,走路也不肯抬頭。握著蝴蝶球拍的少年擦拭著自己的武器,沒日沒夜地練習,在比賽中斬落孔令輝,終于重回國家隊。
歸隊后,是漫長的陪練生涯。
2010年,莫斯科,主力隊員臨時無法上場,教練問張繼科,“你想上么?”張繼科說,“想”。贏得比賽的他對教練說,“首戰用我,用我必勝”。后來,他才在微博上寫下,“唐雎不辱使命”。
2011年,鹿特丹,張繼科首次參加世乒賽,挑落朱世赫、王勵勤、王皓、波爾一眾超一流選手,成功折桂,素手碎紅裳。
同年,巴黎,張繼科愈戰愈勇,奪取世界杯金牌。
2012年,倫敦,張繼科成為男單、團體雙冠王。結束此役,張繼科用445天成就“最快大滿貫”。
之后是更多的榮譽加身。
同時,傷病纏身,像江南的梅雨無休無止。
轉眼2016年,里約成為一場美好又沉重的夢,像午后初醒,28歲的張繼科說,有悔無憾。
張繼科不是俠客,誰是俠客。
看似漫不經心,實際干凈利落,每次勝利皆有跡可循。
里約的天還沒亮
2016年8月,距離此時一年有余。張繼科完成奧運男單和團體賽,斬獲一銀一金。
在團體賽結束后的采訪里,張繼科支在廣告板上接受采訪,才慢吞吞地吐露自己的腰傷嚴重。
嚴重二字輕描淡寫,實則彼時他的腰已接近骨折,夜里入眠都成問題。
團體賽前他私下和記者說,這次是為國而戰,死在場上也無所謂。
結束比賽后,張繼科開了直播,將自己的獎牌拿出來給球迷看,睜著睡意昏沉的眼睛輕笑,“金牌拿過很多了,看,銀牌也很漂亮。”過了一會兒,又忍不住說,“哎,銀牌連個盒子也不給。”
回國后,腰傷尚未痊愈,又添腳上的新傷,傷病全面爆發。
2017年深圳直通賽,他站在按照名次排的隊伍末尾,等著總教練宣布他因傷退賽,他憋紅了眼睛,不知道望向哪里。球迷將山呼海嘯給他,可賽場卻沒有辦法多留一個位置。
里約時,他說回國就退役了。
回國后,他說堅持到9月份全運會。
今年2月份生日,他說我一定會全力以赴堅持到東京奧運會的。
那時里約的天沒亮,而張繼科,一直是未來可期的那一個。
等到今年冬天的第一場雪
運動員里有句行話,叫“想要”。就是字面上的意思。運動員想要什么?想要贏。
張繼科想要。
不想要的運動員都成不了頂尖的那一個。
張繼科打過十三針封閉針。打一針,丟掉半年的運動壽命。
2010年12月29日,他打完一針,說希望能起到效果。轉臉又說,“今天早上還在跟隊醫說起北京還沒有下雪,果然剛出門就等到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場雪。”
這是很玄學的一句話,運動員迷信,比如今天出門見了紅色我能贏,結果出門撞了大紅就真贏了。當下挨了一針的張繼科想法大抵類似。
又比如張繼科胸前戴了很多年的玉佩,他說贏的時候戴著,就想著戴著就能贏。
張繼科身上有三個紋身。一個在背后,一雙展開的翅膀下面寫著persistence。一個在胸前,unbreakable。一個在右臂,一只和平鴿。他贏球時有很多動作,有時候喜歡握著拳頭捶胸口,一拳打在unbreakable上,就好像這人誰也惹不起。
張繼科更多的“想要”體現在球場上下。小時候贏不了大隊員就提著菜刀找人家說誰輸誰剁手指。大了些輸給跨組的大孩子,自己乘公交回家,說了句“輸了”眼淚就掉下來了。再大點兒為了贏一個對手苦練一項技術。進了國家隊以后其他隊員一天三練,他一天四練。
他太想要了。一位教練說,張繼科是亡命徒,別人拼球拼青春,他拼的是命。
張繼科等到北京冬天的第一場雪,等到莫斯科世乒賽的勝利,等到倫敦,等過漫長的傷痛,等到里約,誰也不知道他還在等什么。
但既然是玄學,自然不可說。
張繼科的一個微博小號簡介上寫著,“非著名乒乓球運動員,希望乒乓球事業長盛不衰。”
張繼科尬過許多詩,有有意境的,也有強尬的,私以為,都沒有“長盛不衰”四個字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