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部紀錄片,叫《零零后》。里面主要講了幾個00后的孩子從幼兒園到中學的成長過程。(我只看了第一集)
第一集《愛的方程式》,記錄的是一個叫于錫坤的男孩的故事。
錫坤是一個不善溝通的孩子。小時候的錫坤可以說是“熊孩子”,他會把小朋友的鞋、足球扔進垃圾桶,把放整齊的東西弄亂,把高處的東西扔到低處,他會一個人探索幼兒園的每一個角落。
“這是對世界空間的探索。”幼兒園老師沒有阻止錫坤的行為,而是每天在孩子們放學后,整理垃圾箱,把鞋子撿回。
媽媽問錫坤,你覺得你身上的什么素質比較適合當科學家呢?
錫坤說:我是一個不怕枯燥的人,也是一個有耐心的人,所以我可以當科學家。
錫坤媽媽幾乎把全部心血都放在了孩子身上。為了陪伴孩子,搬家,辭職,但也沒有覺得后悔過。錫坤媽媽對孩子事無巨細,給孩子撐傘、提書包。錫坤小學畢業,參加夏令營,媽媽打來電話,把穿什么顏色的衣服都安排妥當。當錫坤不想表演魔術時,還趕到現場幫助孩子“解圍”。
兒子對母親很依賴,遇到困難不會自己解決,而是想著“媽媽會幫助”。畫面中,仿佛媽媽無時無刻不陪伴在錫坤身邊。
錫坤媽媽也渴望一份自我的空間,希望早點撒手把兒子推出去獨立,但屢屢又不忍放手。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并不像家長所想象的那樣脆弱。父母過度的保護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失去了獨立去見識社會,開展社交的技能。
《人生密密縫》
小友是個11歲單親家庭里的女孩,媽媽常常會把她扔在家一個人跟別人跑了,等被甩了才會回家。即使在家,媽媽也不打掃房間,不好好做飯,讓小友吃超市的飯團。甚至,媽媽也不曾摟著小友睡過。
當媽媽又一次跑了后,小友只好再次寄宿到舅舅家。只是,這次舅舅家多了一個奇怪的人——小倫。她是個跨性別的人,剛剛轉做女兒身。
但是,她身上有著非常淡定,坦然,自信又善良的氣質,正是這種氣質吸引了小友的舅舅牧男。
在經歷了開始的驚訝,懷疑,不安后,小友也被這個奇怪的女人吸引了。在她身上,她得到了在媽媽那里沒有的關心和愛護,學著她的樣子去接受生活中的不公平和不如意。甚至為了維護小倫在超市里沖著同學小海媽媽噴洗潔精。
這里要說說小海了。他是小友的同學,有同性戀傾向,喜歡學校6年級的一個男孩子。班里同學都說他是變態,沒人跟他玩,小友開始也不跟他玩。后來,當小友敞開心扉接納了小倫后,對小海也放開了。
小海的媽媽一心只想讓兒子學業好,考上理想的學校,其他的都不關心。她理解不了小倫,說她是怪物,也更理解不了自己的兒子。當她發現兒子寫給心儀的男生情書的時候,她說兒子小海是個罪孽深重的人。
小海自殺了,行好小海被急時發現了,才躲過一節。
影片最后,小友媽媽來弟弟家接小友回家時,就像領回一件暫時寄放在別人家的物品一樣漫不經心。面對倫子想收養小友的請求,她不客氣地嘲諷道:“你懂什么?連母親和女人都不是的東西!”并面帶嘲諷地詰問倫子:“在小友來例假的時候,你能好好教她嗎?她胸部開始發育時,你知道一開始該給她買怎樣的文胸嗎?”
倫子聽到后一言不發,小友卻突然沖上前去,用力地拍打她母親的背,生氣地沖她說:“倫子會做飯給我吃,做卡通便當給我,給我扎好看的辮子,教我織東西,陪我一起睡,為什么媽媽不能為我做這些事?為什么你不早點來接我?”最后的她的話語里帶了明顯的哭音,濃濃的委屈和不甘。
最后小友抱著媽媽哭了起來,她還是選擇和母親在一起。我想這也是血緣的偉大之處吧。
《入驗師》
在要看入殮師之前我以為是一部恐怖片,可看了以后是那么的震撼。
故事的開頭小林大悟在師父的指導下實施入殮過程。男主角嫻熟的動作讓我相信這一定下了不少功夫,正如他專注自然的表演拉大提琴一般。一切都那么平靜、莊重、自然。
后來男主的樂團被解散了,男主在家中的報紙上看到了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以為是旅行社的工作)。男主就去找這家公司結果是一家入殮師的公司。后來被社長金錢的誘惑下,男主才在那工作。
入殮師這個職業在普通人的眼里,并不是一個體面的工作。畢竟一個整天跟尸體打交道的職業,稱不上是一個好職業,甚至可以說是一個不詳的職業、一個晦氣的職業。然而小林并沒有因為眾人那不解的態度所放棄,而是用自己對待工作的真誠的態度,以及懷有一份對待每一次工作時的虔誠的心境,終于贏得了所有人的理解,也讓大家重新對‘入殮師’這一職業有了全新的認知和理解。然而在大悟真正接受并成為一個入殮師時,大悟不可避免的感受到了周遭人士的輕視眼光,反對他的甚至還有妻子。大悟動搖了,此時社長一番語重心長的話讓大悟終于下定決心繼續走下去。
妻子的歸來似乎預示著大悟的努力得到了承認,在影片中他的妻子第一次看到了他為澡堂的阿婆入殮,也許是他專注的眼神感動了她,也許是他的虔誠的態度感動了她,總之,他被認可了!當他們一起送走故人的時候,也許大家的心理都明白了,死亡也許不過是一扇門死亡并不意味著結束,死亡只是穿過這道門,走向下一站。見過了這么多的生命終結,明白生命的渺小與短暫,目的決不是輕視生命,而是更加珍惜的活著。
此外主角的父親在他6歲的時候拋棄妻兒離家出走,讓主角從小失去父愛,主角表面上很痛恨父親,但從來都沒放棄當年父親讓他學的大提琴,也沒有忘記父親給他的石頭。
當影片最后一刻時,收到了父親的死訊,主角含淚為父親送走最后一程,又讓主角回憶起兒時的那段回憶只是這次不在那個模糊的男人。
《火柴人》
影片講述了羅伊和弗蘭克的騙子生涯的故事。
羅伊是一個手段高超的職業騙子,他有一個大膽且貪心的伙伴法蘭克,他們一起搭檔了很多年,幾乎沒有失過手。同時,羅伊亦是一個精神強迫癥患者。他愛干凈,不允許別人穿著鞋走進他家;他謹慎,每次出門都要三番五次檢查煤氣和電源開關。法蘭克為此幫他找了一位心理醫生。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羅伊找到了他失散多年的女兒安吉拉。女兒的出現改變了他的生活,讓他慢慢感到了做父親的樂趣。但他并不想讓女兒知道他的職業。但是紙畢竟包不住火,女兒知道了他的秘密,并展現出極其出色的欺騙才能,羅伊決定將他一身的本領都傳給女兒。
羅伊這時想金盆洗手了,羅伊為了感謝合伙人介紹的心理醫生,答應了幫助欺騙一位富豪的要求。但羅伊卻被套進了另一場騙局中,女兒、心理醫生都是棋子,羅伊失去了所有財產……
影片結局,羅伊在一家地毯銷售公司工作,一名普通工薪層,有了新的家庭,而且讓其深受其苦的一些心理疾病也被治愈了。
首先,羅伊是個很典型的強迫癥患者。我們先來看看強迫癥的定義~~
強迫癥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疾病,是一組以強迫思維、強迫行為和強迫情緒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神經精神疾病。 強迫思維主要表現為指患者腦海中反復多次出現某一觀念或概念,伴有主觀的被強迫感覺和痛苦感。 強迫行為是為減輕強迫觀念而引起的焦慮,患者不由自主地采取的一些順從性行為 。
強迫情緒是指是指那些明明知道不合理、沒必要,卻又不能擺脫的過度擔憂。
在這部影片中,羅伊更多體現的是一些強迫行為,潔癖、數字強迫癥;這些似乎與其職業有著緊密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