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1:第一次做腸胃鏡手術,預約了周一下午時間。周日晚上就要開始喝瀉藥。晚上帶娃參加完沙龍活動后急忙趕回家。隊友不在家,打電話說在外面。我就自己趕緊開火做面條雞蛋,之前跟隊友說過要吃這些。已為他會在家提前幫我做好。打電話就有點情緒了。然后吃完差不多50分左右。碗筷還放桌上沒收拾,隊友就問了一句 你不收拾么?我說有點累了,等他收拾,隊友變了臉色,也很生氣,最后是非常氣憤的帶娃下樓了。整的我也很憋屈,把碗筷立馬洗了。開始兌藥喝藥。
事件2:娃最近有肚子疼,特意帶去醫院檢查,有點發炎,開了中藥及飲食注意事項。第一頓中藥就沒怎么喝,說自己喝了會吐,后面就是不怎么喝。就是不喝藥。然后發現娃的牙齒調整器也不帶,就帶晚上。
事件3:星期一下午隊友開車送我去醫院,然后開始等待叫號。出來后,隊友不知道要干啥,我頭暈的厲害,想起麻藥打了好多次,心里很委屈,然后報告結果有2塊小息肉在胃里需要送檢。繳費記錄也搞了好久。讓我對隊友很失望,跟他說了一件事:中午吃飯的時候,他就說本來面目就沒啥事,一去醫院檢查,沒病都檢查出來有毛病。然后我們就大吵了一架,差點失控,隊友竟然說以后啥都不說了,我說啥就是啥,不想干的就不干。
情緒:太生氣了,隊友不關心我,對我跟娃的事情都不夠上心,也感受不到對我的關心。就知道玩游戲。我覺得自己太累了,白天忙工作,晚上帶娃,如果要休息娛樂要么就是午睡時間要么工作時間要么熬夜,很委屈。
行為:跟隊友吵架,跟娃生氣。早上就只叫了娃起床,沒有陪娃下樓,也沒有送娃上學。大娃說我一個人的情緒影響了全家人。
新的情緒和行為1:吃完早餐,打算去看報告,也出門走走,心情平復一下,沒有那么的委屈和難受了。
新的情緒和行為2:看完報告,結果沒問題,就去看了電影,吃了午飯。心態越發平和了,下午正常去上班了。
小結:情緒來的時候應該給自己一個暫停。隊友本來就不善于給情緒價值,同時有家庭的影響,不太喜歡被人說著走,后面要改進溝通方式和相處模式。娃更加不應該逼著。做了檢測,觸發的原因差不多也了解,就是吃了太多辛辣和油膩生冷的東西,喝冰水,一晚上吃一大碗牛肉干 魚肉干,吃沒炒熟的火腿。3天的中藥效果也不大(檢測的時候都說大孩子不用做這個檢查的)。帶娃看醫生、也是讓娃安心,讓醫生說說日常注意事項。不應該就盯著娃的這個點。娃酒啊喝不下怎么辦呢?那就不喝了,轉移其他的角度,比如約定不吃辛辣油膩食物,慢慢調理。帶牙套更加,娃也說了原因晚上睡覺不舒服。但心效果那就約醫生檢查一下,讓專業的人去評估。
娃的一句話讓我意識到自己需要改變了,就算再情緒不好,盡量不能影響家庭氛圍。事件本來就是我跟隊友的事情,不能當著娃面吵。我也要盡量做好自己,做一個快樂幽默的人。畢竟家里大部分的氣氛都是我來調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