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同情任何人,在確保自己安全的情況下;你可以幫助任何人,請在用智慧的情況下
1,不是芳華,是哀歌,電影拍攝的悲哀
沒有看之前的宣傳片,知道《芳華》是和妹妹到電影院門口看影訊時方知,妹妹一念芳華,我就直覺的拒絕,不看,肯定是那個年代的悲慘故事,生活已經不易,為什么反復來提醒我們。可鬼使神差的,我還是上百度查了查影訊,是黃軒主演的青春片,這下我放心了,個人覺得這個有深度有故事的男孩不會讓我失望,于是馬不停蹄和妹妹就進影院看了這部所謂的懷念青春的作品,然而我被徹底的惡心到了,這不是芳華,如果青春是這個樣子,那么請早唱哀歌。首先,就說說這電影,原本我是沖著主演黃軒去的,一開始黃軒去接了女主演何小萍,好嘛,兩個主演到齊,我內心暗不喜:這個小萍那么普通,劉峰怎么會喜歡。好吧,到了最后,我錯了,你要是喜歡的是小萍該有多好。說好的兩個主演,演著演著我覺得他們成了整個文藝團美好青春的襯托,成了另類,尤其是文藝團散伙飯的眼淚,缺了兩位善良,這群人的青春眼淚成了最大的諷刺。導演,我想問你到底要表達什么,這到底是一代人的青春,一個文藝團的青春,還是兩個人的青春,到底你是表達什么的青春呀?跳游泳池般活力的,還是充滿排斥的爭斗的,到底你是要宣揚還是要抨擊,什么都點到為止,讓人看得很莫名其妙,弄得人看得憋屈。
2,不是芳華,是哀歌,是人間不識善良的悲哀
《芳華》在文藝團那幫披著青春人外衣的腐敗內心人的襯托下,戰爭顯得那樣酣暢淋漓。何小萍在那個充滿青春,充滿正能量歌曲包圍的文藝團里沒有受到善待,沒有得到需要,可是在這鮮血淋漓的戰場上,她卻成了很多戰士的救命神,成了一個16歲孩子的精神宣托,相對的劉峰在戰爭時受到隊員的愛戴,在文藝團,在聯防隊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侮辱,戰爭給了他們尊嚴,光鮮的社會,光鮮的群體反而嘲弄了他們。這種方式的悲慘,比鮮血的悲慘還要悲慘,鮮血還可以得到英雄式的祭奠,可是精神就不可以,精神下的悲慘,道德下的悲慘,最壞是瘋了,最好不過得到一個同情,于他們傷痕累累,然而到底他們做錯了什么?難道真的是網友所說“善良不是原罪,弱小才是”,我想應該是的,不要被人類努力的文明忘了自己也是動物的世界,在動物世界里,只有老虎的強大,兔子的弱小,沒人證明過兔子善良可以得到老虎的同情。劉峰,擁有軟肋不帶盔甲,擁有熱情不帶智慧,最后淪為工具;何小萍,最早看出隊友的涼薄,冷對過反抗過,卻因為弱小而失敗。在這個強弱的世界里,我們普通人,沒有強大的勇氣還是請“帶著盔甲護上軟肋,又上戰場吧。”你可以同情任何人,在確保自己安全的情況下;你可以幫助任何人,請在用智慧的情況下,否則你就是可有可無的炮灰,你于別人無關痛癢。
3,不是芳華,是哀歌,是青春本不該如此的悲哀
我討厭馮導用這樣的作品,一遍遍的告訴我,青春未必是美麗的,社會未必是那么美好的,人性還有太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去叫醒,因為我那么像裝睡,我想相信我的世界就是童話的美好世界,至少我花錢去看了的,不要辜負我的夢想,然而你給我迎頭重擊;我崇敬馮導你還是堅持自己的原則,作了這樣的作品,雖然不想去面對,但我還是接受了,希望大家真可以看到,大家可以認真審視,審視自己的青春,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復雜,有歡樂,也有悲哀,是否被人傷害過,是否也無意傷害了別人,重新識別身邊的良善。一切都還來得及,青春本不該那樣子,這就像我最開始的打臉,我以為我看到的青春將會是燦陽笑顏,結果我看到的是瑣碎陰冷,就像是現在的學校,本該是朝氣蓬勃的校園,卻是那么多比較,那么多不甘怨懟,甚至是暴力,打臉幻想中的美好,為什么?青春本該叫芳華,為什么這樣的芳華讓人惡心,到底是誰錯了?在我們心中應該有一個答案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