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冬天,凜冽的寒冬包裹著熱鬧的室內體育操場,一年一度的中學藝術節正在熱鬧的進行中。我作為一個農村出來的讀書孩子,其實對藝術或者說讀書以外的世界其實并不感冒。
某個時間段,在受歡迎的老師旁邊空出一個位置,我借此機會坐到老師旁邊。
她是一個身材高挑,瘦骨嶙峋的語文老師,遠看像一個晾衣架,近看像衣架子上多了個頭骨。從某天,她很欣賞我的謀篇莫名其妙的文章后,我突然喜歡上了這么有“品味”的老師。
我們暢談了好多高中學生的問題,包括:生活、學習、家長、老師、感情、讀書等等。老師還很關心我的承諾給我無條件提供她的藏書。現在想想,其實看書的時間不多,我就看了《活著》、《陳寅恪》。在聊天過程中,老師建議我可以多寫作,并往寫書的方向考慮。
這個念頭一直縈繞在我心中多年。從老師提議之后的,高中畢業試過提筆、大學期間多次提筆、工作之后也多次提筆……但是總在三幾百字就放下筆了。現在回想一下,以前一個想寫書的念頭就總是覺得能成書,但是大筆一揮之后,發現不管措辭還是內容,總是無法隨意調動腦里的詞匯。就像人在浴缸洗澡的時候覺得游泳很容易,跳到大海之后才發現無法駕馭一般。久而久之,連寫文章的清晰思路和流暢語句都難以揮霍了。
這次再敢提筆,首先是想在嘗試一下;其次是有朋友指導可以多上“簡書”這種網站了解;最后是看了簡書的文章提點了一下想寫點東西,應該怎么開始。隨著一天天的堅持,我相信我會像嬰兒學步到最后飛快奔跑一樣,慢慢從800字都難以控制到心中的故事內容完整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