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換一種健康的飲食的方式可以讓你獲得更加健康的生活狀態,并且可以使得你的精力更充沛些。只是,前提條件是你需要“背叛”前所未有的生活習慣,并從根本上改變飲食習慣。當然,只要你愿意,身體這個嬌嗔的“小孩兒”會給你不一樣的反饋。
——題記
1.
從一三年的八月二十號到今年的八月二十號,整整兩年的素食時間,從最初的蛋奶素到現在的生機素食,這些日子以來,我終于感受到身體前所未有的輕松感。盡管說,我的過渡期有點長。
當然,我知道這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畢竟這些事情有很多人都在做,只是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認識到全種類蔬飲食對于人體的好處,這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初衷。
首先必須提一下我的表姐,她本來就有很嚴重的便秘情況,她每次到我家來,都會跟我傾訴便秘的痛苦,痛苦到她需要用藥物來改善情況。那個時候我跟她說,如果你愿意接受素食的話,那么你的情況將會有很大的改善。很慶幸,她愿意接納我這個建議,過了幾個月,她跟我反饋說,這樣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她覺得身體的負擔似乎沒有那么沉重,以前總是會有睡睡不足的情況發生,現在生物鐘醒來,也不會。雖然她現在還未真正地做到純素或者蛋奶素,她一頓飯還是需要吃兩三片肉食,只是餓了就吃大量的水果,但作為基本素來說,她的身體的確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也許你們會質疑,為什么素食或是生食可以改善疾病?
也許你們不肯相信,好的飲食習慣真的可以預防甚至是逆轉疾病的發生。從我們小時候開始,我們被灌輸一種要“營養均衡”的理念,就好像習慣性地把“喝牛奶可以補鈣”這樣的道理灌輸在我們的腦子里一樣。我們總是毫無質疑地相信這些“善意謊言”的真實性。
有沒有人會告訴你,牛奶和乳制品是致敏源的重要原因呢?他們一定不會跟這樣說,以“傳統”思維來說,我們真的覺得牛奶補鈣嗎?那為什么很多人都有骨質疏松的情況呢?那為什么有很多小孩子到了一歲多連第一顆牙齒都還沒長出的情況呢?
據《百歲醫生教我的健康法》一書提到:“營養均衡飲食”會引發疾病,表格列舉了①組織系統疾病包括有:“心臟病、關節炎、動脈硬化癥、糖尿病、高血壓”②消化系統疾病有:“闌尾炎、大腸炎、便秘、消化不良、疝氣”③癌癥有:“前列腺癌、乳腺癌、淋巴癌、子宮癌。”等等各種因為“營養均衡”所引發的疾病。
身邊總是會有人跟我說,我真的戒不了肉食啊。我只是建議他們,要改變生活習慣,你要遵從身體里所發出的指示,而不是說:“你有病就要跑去醫院。”如果是小病小痛,能夠通過飲食來達到治療改善的目的,你就應該要有信心去抗擊它。
2.
在我小時候,據我父母說,我是經常發燒感冒的,一旦發燒,絕大部分的情況都是扁桃體發炎,時至今天,我依然是二度扁桃體腫大的患者。以前就聽別人說,如果扁桃體總是發炎,建議切了它。但這么多年來,我還是跟它和平相處。在我還沒素食的時候,每一個月,咽炎的發病率幾率很高,每次可以疼個三五天,每個月會有2-3次的頻率。于是在我藥箱里,總是會有清熱解毒的中成藥,所謂的抗生素,諸如此類的東西。
但我自從開始全種類蔬食加上果食(也叫果素)之后,這樣的情況大大減少了許多。當你的身體攝入維生素足夠的話,其實對于身體內部的免疫系統就會起到非常大的排毒作用。我們習慣性地在早飯時間攝入面食、粥類、以及所謂的面包之類的東西。其實你想過沒有,主食——有很多時候不是一定是面食以及所謂的精制米飯面之類的食物,而是主要的食物,它不一定是代指以上的那些。
精米白面這類食物,它是通過漂白,然后進行添加來達到保鮮的目的,如此一來食物本來原有的活力就減弱了。曾經看過一個節目,題目是關于探討飲料是否真的健康?其中結果表示,每一罐飲料,以500毫升為例,它的含糖量等于是16顆方糖。可能有人會說:“難怪飲料不解渴。”尤其是市面上銷售的那些打著所謂“補充能量”的飲料,因為你無法親眼目睹生產的過程,你也不知道到底添加劑在一罐飲料里到底占有多重的位置,其含量到達哪個數值,是所謂的“果肉”多些還是“糖類”多點?自然而然地,我們肯定會想到的是糖類,試想一下,白酒都能夠勾兌,為何飲料不能夠添加對我們有害的防腐劑添加劑呢?
假如你無法擺脫傳統的習慣以及思想觀念,那也可以從另外一個方法來進行全蔬食飲食的習慣。首先,我們必須了解身體的各項排泄時間,來對此進行有計劃的,有目的性的排毒,《百歲醫生》的建議是:①早飯吃水果,而且要空腹。也許很多人都會排斥這樣的習慣,我們是中國人,還是需要將就溫暖的東西來進行胃部的消化。但你想過沒有,有些時間段是真的需要進行排毒,我們需要促進消化,只是身體內部的毒素沒有排出的話,真正好的營養小腸就無法進行吸收。②每天吃大量的水果。水果里的果糖是天然的,而且它能夠讓我們自己的身體真正地利用和吸收。它與白砂糖不一樣的地方在于,它具有天然性而不是加工和精制的糖類,譬如糖尿病的病人,他即使攝入大量的水果,配合綠葉蔬菜,就會使得血糖處于一個穩定的狀態。這就是水果最奇妙的地方。③吃肉的同時需要吃大量的蔬菜。也許有人會跟我說,我還是戒不了肉類,這種東西它能夠給予我能量。肉類提供能量,那么蔬菜就沒有能量了嗎?當然不是,這是很明顯的誤解,肉類所謂的能量只是肉類有尿酸,而高尿酸血癥則是痛風的源頭。臨床很多病人都會有高尿酸,醫生建議他不要吃動物內臟、海鮮之類的高尿酸高蛋白的食物。換言之,純蔬食配合藥物的治療,也許沒有你們想象中那么困難。當然你需要做個實踐家。
比如一個人過多地攝入肉類,其實會造成身體的負擔,而且由于肉類不容易消化,那么沉淀于血管里的脂肪就會停留在血管壁,久而久之就會堵塞血管。我一直都建議老年人可以多多攝入雜糧和菌類,雜糧之所以比精米白面有營養,其實是因為它沒有透過精制,谷物保留了營養的成分,而這些營養,則是我們身體所真正需要的。有些生活習慣可以改變,例如精米白面里可以摻一把生的燕麥片,或者配合糙米紅米之類的谷物一同煮食。至于菌類的話,建議多吃黑木耳,它就具有“血管清道夫”的美稱。若是某些疾病能夠引起你的重視,從而在生活習慣入手,改變飲食習慣,那么整個身體都會有不同的生機。
3.
我記得事到如今,還是有人勸我說,要吃肉,就算不多,也要吃一點點,我說謝謝你的好意,我還是不要。
別人曾經問我,為什么你能夠堅持那么久素食?我只是淡淡地告訴他,若是你知道家人有高血壓或者糖尿病等慢性病,而你作為他們的后代,罹患或是遺傳的機率很高,難道你不會想要自己更為健康一點嗎?
有一個親戚她上次來我家,體形偏胖,本來就有內分泌失常的問題,去到醫院檢查,查出有糖尿病,胰島素非常的高,醫生給她開降血糖的藥物。我告訴她,若是想要好,必須戒掉肉蛋奶。她倒是很樂意地接受,她跟我說,不吃肉的兩個月,整個人的身體都清清爽爽,身體的痰濕也好了很多,身體好像沒有那么昏昏沉沉的感覺。盡管她后來跟我說,她偶爾還是攝入一點魚,但我還是建議她,忘記那些吧,你的身體會更好的。
也曾經見過有些小孩子,一旦感冒、發燒的話,家長就會很緊張,哪怕是37.8℃或是38℃,他都要抱著孩子上醫院打點滴,我們都知道抗生素的濫用會影響身體的免疫系統,但為什么要用呢?其實就是依賴性,抗生素的濫用除了造成了抵抗力低下,更造成了身體無法靠自身排毒的過程。排毒有兩個渠道,一個是腸道,一個是皮膚。而小孩發熱其實就是一個排毒的過程,為何如此說?試想一下,為何過敏性瘙癢的時候,醫師會告訴你不要吃高蛋白的食物,其實就是會觸發瘙癢的因子,從而使得瘙癢更加嚴重。同理的,發熱很多時候不是像你們想象中那么可怕,它是一個可以增強免疫的過程。臺灣的姜淑惠醫師在《這樣養育孩子最健康》一書里寫到:“孩子像蒸籠,每幾個月就發燒,腹瀉或發疹,流鼻涕,蒸發一次,身體就茁壯一回。只有耐得住這種身體改變,不隨便施以退燒藥,抗生素或激素,才能讓孩子自然成長,進而發展完整的免疫抵抗力系統。”
也許很多家長都會苦惱的一件事就是小孩發燒感冒,不斷地來回醫院,其實有很多時候,當你改變一個觀念的時候,往往會取得很好的效果,只是前提條件是你愿不愿這樣去嘗試。
4.
我一直都在尋思著,為何當下的人那么容易得慢性病,很顯然,就是營養方面的問題。注意不是營養不均衡,而是你吃錯東西了,在身體形成了毒素,從而堆積在身體的內部,所以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排毒的問題。中醫有一種說法是“胃強脾弱”就是病人胃口很好,但是吃進去的東西無法吸收,自然而然的就是脾虛的問題。
曾經羨慕很多吃不胖的人,但現在想起來,也不見得是一件好事情。當你的吸收能力變差的時候,其實會影響身體各個臟腑的問題,脾虛,自然吸收變差,不吸收的話,就會有頭暈乏力、低血糖之類的情況發生。也曾經遇到過一來例假就會痛到生不如死的女生,臉色蒼白,貧血貌。或許你會問,為何他們都會這樣呢?這就有很多原因了,除了自身方面,飲食方面的問題自然值得引起我們的重視。很多人習慣去吃洋快餐,喝冰鎮的飲料和雪糕,買街邊的小食吃,撇開衛生環境的因素先不說,你吃進去的都是“垃圾食品”而這些垃圾食品在你的胃部經過腸道的吸收,造成了一定的身體負擔,同時也讓好的營養無法進入小腸進行吸收。可以說,當你意識到健康與自己密切相關的時候,你就會愿意進行一次跟身體的對話,與所有的臟腑都進行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掃除。
姜淑惠說:“水果為“最佳的堿性食物”,也是“最好的體內清潔劑”,誠然“最天然的藥品”。我在起初在接觸空腹水果餐的時候,剛開始的一到兩天,基本上的吃完水果餐就得去衛生間的情況。我也像你們一樣,很擔心是不是有什么問題,于是便問了那個指導我空腹吃水果餐的紫姐姐,得到的回復是:“沒事兒,替你排毒呢。只有身體的垃圾排出來了,身體才能夠更好的吸收營養。”我只好半信半疑地進行著,直到四天五天后,這種情況得到了大大的改善,而且開始喜歡上這種“反叛”的生活習慣,持續到現在,我相信,持續下去將會有更大的驚喜,例如精力充沛,不需要攝入過多是主食,身體都覺得有用不完的精力。
后來鄰居有天跟我說,好像變白了,問我是不是處于女性的排卵期,所以荷爾蒙直接影響皮膚。我只是告訴她,不是,是那些大自然的水果把我的身體調理的。我們要當自己身體的醫生,去遵從身體的反應,從而使得身心得到更進一步的平衡,用一種看似不被他人理解的習慣去告訴別人,你可以嘗試這樣的習慣,從而達到更健康的過程。當然這種過程需要信心、恒心、耐心,不過只要你愿意,每一個人都值得為自己的跨進更大的一步。
全蔬素食,對我來說,它不僅僅是一種生活習慣而已,它包含著我對于周圍環境以及動物的感恩。
但愿我們都能夠從自己做起,重視好和養成好的飲食方法和好的生活習慣,那樣健康不再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