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課
第二章|練就你的情緒自主力
第1節——制服小情緒的科學“套路”
視頻中小粉象情緒是什么?——悲傷;
我的感受是什么?——遺憾
情緒管理的第一步:情緒的識別標定
視頻中小粉象的情緒是由什么引起的?
情緒自主力基本功的第二步:建立連接——情緒是由什么引起的?
發現意義:常見情緒解讀
憤怒:感覺受到侵犯后的反應,也是對體內擠壓能量的清空,不然容易抑郁;
委屈:無法表達憤怒時產生的感覺,提醒自己要維護自己的權利;(對方批評你又沒法表達憤怒時)
恐懼:對明確的人或事物的擔心,缺少解決策略,提醒自己要想辦法;
焦慮:沒有明確的目標,比較泛化和模糊的擔憂,提醒自己要有具體的目標;(不知道為什么擔心也不知道怕什么)
悲傷:對失去的人或事的無能為力感,伴有分離焦慮,是對失去的正常哀悼和告別;(哀悼儀式處理分離,然后用悲傷來緩解分離焦慮帶來的壓力,不要否定悲傷,)
尋求替換
情景
招待客戶的飯局上,同事當著客戶的面指責我點菜不成功。我當時很憤怒地脫口而出:“不好吃就別吃,哪有這么多事?!”
反思過程
我的情緒:“怒火中燒”
連接的事情:“同事當著客戶的面指責我點菜不好”
我憤怒情緒的意義:“其實不是因為他責怪我點菜不好,而是他不應該當著客戶的面指責我!”
替換辦法
再有類似的事情,我可以這么表達:
“今天的菜確實點的有點問題,還請李總(客戶)多擔待?!薄久枋鍪聦崱?/p>
“不過小劉(同事)你也要注意,李總雖然和我們很熟,但也是我們客戶。你剛才的話可以回去和我說,當著客戶的面說不合適?!薄娟U述情緒】
“咱們下次都注意點!”【表達需求】
忍了,從社會性角度而言叫有涵養,但對自己不好。
當發現情緒膨脹到無以復加,以上“基本功”失效時你還可以宣泄??!
1、把讓你憤怒的事、人寫在紙上,然后把紙撕掉;
2、對撒氣玩具揮拳
3、喊山(頭三次喊要盡100%的里,后三次喊到60%-80%力量)
4、選擇各種文體活動
a、膽汁質的人,譬如張飛,建議選擇對抗性的,如拳擊網球;
b、多血質的人,比如豬八戒活潑可愛的,建議選擇集體性的,如唱歌或者集體出游;
c、粘液質的人,比如沙僧,被動一點的,建議選擇雙人或多人,但對抗性不強的,如非比賽性質的籃球,或打牌;
d、抑郁質的人,比如林黛玉、唐僧老先生……建議選擇一個人、不過分激烈的,如看書、游泳,看經書看小說。。。
第2節——情緒失控的急救措施
情緒失控時大腦的反應:意識失調——意識狹隘;場景失調——場景忽略;說白了就是蒙圈了。。。
此時注意力特狹隘,就關注那么一點點讓你情緒失控的事;
也不會管在哪里,沒意識到環境的危險或不合時宜。
情緒崩盤時所引發的自動反應過程:
停住、警覺、對抗、耗盡;我們利用“停止部分”,Hold住洶涌澎湃的情緒。
前方高能:情緒快失控,趕緊來個“12秒”??!
“12秒”原則,即每次感覺情緒瀕臨崩潰,立馬想“12”,然后再心中默數12,11,10,9,8,7,……
設置一個小開關:食指和拇指一碰,腦子出現12
就要崩盤→“啪,12!”→默數→“理性回來了!!”
用12秒管理情緒,只是止住了情緒,情緒激起的能量沒有消失,只是恢復了意識和場景意識,把這能量表達出去才是情緒管理的初衷。
如果我們停留在“12秒”僵住狀態,然后將情緒靠理智給“壓下去”,不再做任何情緒表達,這是不科學的,會讓你的身心健康造成持久的慢性傷害。
不但傷自己,還傷關系。。。你想想跟人突然急了,然后12秒突然愣在那里一句話不說,該輪到對方蒙圈了,不知道你要干什么。。。
把話轉進套子里! ? ? ? ? “套子”是:現象描述+情緒表達+思想表達+需求表達
用語言裝進套子把這股能量發出來,不傷人,至少把傷人的程度降到最低。
舉個栗子:“你在我說話時多次打斷,令人感到很尷尬、突兀和不被尊重。我很樂意聽你的觀點,但希望你能聽我說完再表達。謝謝!”
練習:至少在2個月內,完成21次以上的訓練!!平均每周5~6次,然后才能真正get技能!
矛盾意向法——“順應你的小情緒”
想罵人就提醒自己趕緊罵,一旦提醒自己,無意識的行為就被意識化了,意識化了就可控了;
考試前緊張,哆嗦,要多哆嗦就哆嗦個夠!特地騰出20分鐘,盡管哆嗦!
注意:要在隱約感到情緒要起來的時候,使用效果最好!
第3節——如何躍出情緒低潮期
如何識別,你是否正被長期積壓的情緒“虐”呢?
識別信號1:引發的情緒級別和激發時間不對等;
當你的生活看似“挺順的”,卻會因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大發雷霆、痛哭流涕,完全被突如其來、莫名其妙的情緒淹沒。
識別信號2:刻意回避某些人、地方、場景,甚至話語,一旦萬一回避不了,就會誘發強烈、持久的情緒感受。
情景:請各位盡情腦補——“前任分手”、“被炒時……”、“街角的咖啡店吶”
識別信號3:亞健康、慢性病
百分之六七十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與情緒有關,
不敢說所有疾病都是情緒導致的,但是肯定是有情緒參與的。
比如:
偏頭疼可能和長期壓抑的憤怒有關;
經常處在焦慮緊張,腸胃可能要鬧罷工;
長期處在高壓,木有“off line”狀態,你的肩頸的肌肉也會感覺很緊、酸痛……
識別出來了,然后呢?
尋情操作手冊
放大招:挖出你最深的情緒“隱患”
當你接觸的人和事對你的目標沒有幫助的時候,你內心會有隱隱的糾結,有種不如意的感覺,所以我們容易沉甸甸容易高興不起來。
然后呢?
規劃一下唄,多接觸與目標相關的人,多接觸與目標相關的事,你的心情就會好起來??!
第4節——不再“鉆牛角尖”的底層邏輯
認知偏差1:預測未來以及災難化
對策:垂直下降+概率相乘
認知偏差2:非對稱情緒
對策:連續標定技術
認知偏差:負性關注
對策:積極糾正,3+1訓練??!
關注負面情緒是人的天性。因為位了生存,更加關注負面的似乎可以防患危險。
但是越關注,越不安全;越不安全就越關注。。。然后就負性循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