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玩過一個《大富翁》游戲,雖然是單機游戲,還是能在游戲中體驗到刺激的人生:因為每次決策與市場的變化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有時候會因為買了一只好股票而身價大漲,有時候又會因為房價下跌導致破產。隨著資產的變化,心情也起起伏伏,簡單的模擬游戲,由于關系到財富的漲跌,代入感很強。
那么,回到現實中,假如你手頭有100萬現金,你會怎么安排呢?有人可能會說,太棒了,我要旅游、買車、買房,然后再留一點存銀行、買理財;還有人會說,我可不舍得花,我要錢生錢,拿去投股市、買基金;還有人說,那我先買點彩票吧,你咋不去澳門吶,大哥。
其實,無論你是做哪種選擇,只因心中都存在一個美好的夢想,這個夢想或清晰或模糊,關乎愛、安全和自我實現。然而,要實現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夢想,需要有財務自由的底氣,就是常說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所以,假設這100萬按你的心意進行了籌劃安排,請問,你能否預測,十年或二十年后,這筆錢能否實現你的夢想?你可能會說,我哪里知道,股市、銀行又不是我開的,反正存比不存好,理財比不理財好。
錯,大錯特錯!如果不會理財,還不如不理,為什么,因為不專業。你憑什么有自信,理財小白能交出滿意答卷,真金白銀的血汗錢,如果產生虧損了,你能接受嗎?
因此,“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只說對了一半,只說明了人要有理財意識,要懂得利用理財工具應對通貨膨脹,不讓財富縮水。沒有告訴你的另一半是,如何才能做到。
這要從理財認識的誤區講起,很多人認為,理財就是理錢,所以,注意力基本放在:收益多少、是否安全、投資多久等問題上,這幾天銀行的大堂又被大媽們買理財的隊伍占據,和幾年前排隊搶黃金何其相似。
電視采訪中,大媽大爺難掩興奮之情“這個產品好啊,收益高,三個月就有5.1%呢!”,可是,大媽,弱弱地問一聲,3個月以后,你這筆錢怎么辦呢?大媽會說,到期再續存啊,我就是要挑收益最高的產品。
大媽這筆錢,想來是筆閑錢,顧名思義,閑錢一般一年以內用不上,這說明,這筆錢可以去追求一年期甚至更長期的收益,何苦在意三瓜兩棗呢?于是,大媽吐槽,老娘找不到1年期的高收益理財產品啊。
是的,只局限在銀行理財產品中,真的沒有多大選擇空間,要知道金融產品如此豐富的今天,7%以上的投資渠道真是比比皆是啊。所以,大媽不是沒有選擇,而是不敢選擇。
這就要講到今天的重點,錢是為人服務的,人對錢的需求一般分為四種。
一是短期需求,比如生活費、娛樂等,一般準備3-6個月,最多12個月生活費即可;
二是中期需求,比如子女教育、買車、旅游等,這需要提前思考,接受哪種教育,是讀公立還是讀私立,是國內深造還是出國留學;你要你打算購置幾輛車,品牌、車型的功能及傾向;
三是長期需求,比如買房、養老等,這涉及到首付、貸款年限;何時退休,以及退休后的生活品質,這里面還要考慮到通貨膨脹等外部因素;
四是應急性需求,比如重大疾病等。這些錢,有明確的用途,??顚S茫ǔJ且孕〔┐?,通過購買保險等方式,降低意外支出對家庭生活的沖擊。
以上目標,并不是等到用時,再去動用儲蓄,而是通過提前規劃來達成的。通常情況下,理財時間越長,配置越合理,目標會越有保障。
在經過精密的測算后,理財顧問會根據家庭收支、資產負債、風險偏好等,設計出一份家庭理財規劃建議書。這份建議書里,會有一份詳細的資產配置表,包含產品品種、比例、金額、頻度等詳細的信息。究竟購買什么產品,是根據資產配置表來挑選的。
這就好比,裝修房子不是今天有點錢買個沙發,明天有錢再買個浴缸,而是根據自己的需求,設計好裝修方案和預算,再進行采購是一樣的道理。
因此,理財是以人為中心的有效解決方案,才能落到實處,具體如何規劃,需要哪些細節,如下圖所示。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