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鑒秋·三字經派小兒推拿·臟腑點穴學習筆記
Day3
四肢分筋法
今天的動作比較難以描述,索性就不描述了。
依樣畫葫蘆模仿動作倒是不難,難的,是不太理解刺激原理是什么,和由于缺乏練習造成的手下的感覺不對。
昨天的臟腑點穴,好歹對任脈,督脈,足太陽膀胱經有個大概的了解,所以做起來心中有數,至少知道自己是在什么樣的道路上行駛。而今天的四肢分筋法,由于關于十二經筋的知識沒有補全,所以做起來總覺得缺乏根基,只知道這些動作怎么做,卻并不是十分清楚到底它們的刺激原理是什么。
網上搜索到十二經筋的走向之后,就比較好理解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建議擴展閱讀
《經筋療法》
《人體經筋循行地圖》
《中國經筋學》
經筋特點
“筋”者,肉之力也,氣之元也,勒固身形;
經脈是氣的循環路徑,經筋是路徑的結構;
起于四肢末端,結聚于關節和骨骼部,分布與十二經脈的外行部分相似;
陰經之筋分布在肢體內側,進入胸腹腔,但不聯絡臟腑;
陽經之筋分布在肢體外側;
受經絡氣血濡養,只分起,結,聚,布,連屬骨節,沒有順逆流注關系;
治療原理可以歸結到陰陽二氣調節,所以多在健側操作
臟腑點穴與四肢分筋法的區別
突然想到:臟腑點穴法,是通過刺激點狀穴位,進而刺激到面狀區域臟腑,起到調整氣機的作用;而四肢分筋法,則是施術者的手指條狀,或者面狀地刺激筋絡,同時配合雙方不同的身體姿勢,實現動態的力的傳導,起到抻筋拔骨的作用,臨床上好像用在運動類疾病和骨病(?)上比較多。
昨天學習的臟腑點穴法,被施術者放松即可,而今天則需要在施術者的引導下,隨之做出不同的四肢動作,更有華爾茲的感覺。這個時候施術者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了,需要游刃有余地引領舞伴,如果你本身就是僵硬的,讓被施術者怎么跟,力的傳遞就是死的,取效就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