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處雨收云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二十四節氣之秋分
樊相鎮中心學校 劉衛東
一.源起
每年9月23日前后,太陽達到黃經180度時為“秋分”節氣開始。“分”就是半,“秋分”就是秋季90天中的中分點。“秋分”時,陽光幾乎直射赤道,全球晝夜等長;“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晝短夜長。此時節,楓葉紅似火,稻谷遍地黃,丹桂花飄香,蟹肥菊正黃,處處秋色迷人,令人陶醉。
八月節氣為白露和秋分,對應觀卦,外卦為巽卦,內卦為坤卦,巽為風,坤為地,從卦象上看,內卦全部為陰爻,而外卦的初爻也變成了陰爻,說明寒氣逐漸滋生,陽氣逐漸 消退,晝夜的溫度差也在逐漸增大,水汽開始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成水珠。有俗語: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意思是說,白露前后若有露,晚稻將有好收成。
二.三候
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
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后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
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細土的意思,就是說由于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
“水始泅”是說此時降雨量開始減少,由于天氣干燥,水汽蒸發快,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洼處便處于干涸之中。
三.字源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見春分”。
《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四.詩詞
玉蝴蝶
宋 柳永
望處雨收云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遣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黯相望。斷鴻聲里,立盡斜陽。
秋分後頓凄冷有感
宋 陸游
今年秋氣早,木落不待黃,
蟋蟀當在宇,遽已近我床。
況我老當逝,且復小彷徉。
豈無一樽酒,亦有書在傍。
飲酒讀古書,慨然想黃唐。
耄矣狂未除,誰能藥膏肓。
夜喜賀蘭三見訪
唐 賈島
漏鐘仍夜淺,時節欲秋分。泉聒棲松鶴,風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興,枕石臥論文。即此尋常靜,來多只是君。
晚晴
唐 杜甫
返照斜初徹,浮云薄未歸。江虹明遠飲,峽雨落馀飛。
鳧雁終高去,熊羆覺自肥。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五.對聯
燕將明日去
秋向此時分
秋樹池光近;
分云日影新。
秋堂明鑒映燭暖;
分嶺冷泉漱齒寒。
秋光香藹煙云色;
分響飄搖砧杵聲。
六.農諺歌謠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秋分見麥苗,寒露麥針倒
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
秋分收花生,晚了落果葉落空
秋分雨多雷電閃,今冬雪雨不會多
七.文化風俗
1.祭月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此處夕月之夕,正是指夜晚祭祀月亮。? ? ? ? ? ?
2.豎蛋
“秋分到,蛋兒俏”。在每年春分或秋分這天,我國很多地方都有豎蛋習俗,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豎蛋"活動寄寓了人們對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
3.吃秋菜
在全國一些地方仍流傳著此風俗,如嶺南地區,昔日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一種野莧菜。采回的秋菜一般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在南京則流行吃“桂花鴨”,用普通的鹽水鴨,以桂花鹵入味。“桂花鴨”于桂子飄香之時上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
4.粘雀嘴
秋分這一天,有些地方的農民按習俗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意思是希望避免雀子來破壞莊稼。
5.送秋牛圖
秋分時分便會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人。“秋牛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
6.候南極
因為我國生活在北半球,因而南極星(也稱“南極仙翁或老人星)一年內只有在秋分之后才有機會見到,且一閃而逝,極難見到,所以古時把南極星的出現看成是祥瑞的象征。因此古代皇帝會在秋分這日早晨,率領文武百官到城外南郊迎接南極星。在《史記·天官》中有記載:“南極老人,治安;常以秋分時,候之于南郊。”
八.文摘閱讀
秋分賞桂
此時我手中捧著的就是剛剛散步時摘下的鮮桂花。小小的四瓣桂花和三月的薺菜花大小相仿,濃濃地桂花香卻是那般熱熱烈烈,直喧囂在秋分之夜。
這是一棵銀桂樹,滿枝的銀白桂花開得正濃,仿佛把樹枝兒都壓的有些兒墜彎了,草叢上星星白白的落桂劃一個大大的銀白色的圓。紫萱小學的圍墻外是一條河濱小道,茂盛的樹一棵挨著一棵,這株桂樹是花開的最多的一棵了。兩岸的林蔭小道沿河岸線曲曲彎彎,白天和夜晚時不時的幾名垂釣者好有耐心的守著,魚兒有鯽魚翹嘴昂刺,更多的是胖皮子,小歸小,也就是守一個樂趣了。
這是一條莫知名的河,南北流向,河流的拐彎處折向東,一個翻水站,中午11點到12點間兩臺或三臺大水泵抽得嘩啦啦的,時不時見到魚兒逆水翻跳的歡,兩只長脖子白鷺不時從水面掠過,從此岸到彼岸,盤旋在兩邊的水草叢中或高高的樹梢頭;幾只紅蜻蜓零星飛著,岸邊那叢寬長葉子上有兩只白條條杠的大綠蜻蜓頭尾相咬著,深戀的一對,毫不掩飾其熱烈戀情。河東岸的叢林還有只大尾巴松鼠,我是早晨無意間與它相遇的,本是見河邊柳樹上一條大尾巴在枝頭擺動,我停下腳步時,樹丫處的它竟轉過身來,于我對視著起來,十多秒后幾乎聽不到一點兒聲音,已見它竄到樹林深處不見蹤影。也許,是我的不其走動已經驚動了它,這是它的樂園呀。
晚飯后,沿著這河濱散步,雨后的樹叢中千百秋蟲兒鳴叫的可歡呢,此起彼赴仿佛唱一部大自然的小夜曲,此時我想起了彬彬白天陪我們走這時說的話:很好的河濱小道,只是沒有路燈;也許正是這沒有人造光源的存在,才有了這純自然的幽雅環境,才會有這秋鳴陣陣的秋分之夜。
好香的桂花,伸手可摘,哎,不應叫做摘花,因為每一抹下就是幾十朵的,鮮活的捧在手心,更多的紛紛落在草叢上。回家后把它涼在小塑料盤中,桂之香頓時滿屋紛芳。桂花樹是杭州的市花,這秋分之時正是金桂銀桂丹桂盛開之時,百度中看了幾篇有關桂花的文章,原來桂花的最佳採摘時間竟是凌晨的三四點鐘,那時的桂花正含苞欲放,最是濃郁,配上龍井,可制出最好的桂花茶。而夜深時,秋風輕拂,落桂如雨,亦為賞桂詩意之時。杭州的金秋時節,珠英瓊樹,萬花爭艷,香飄數里,沁人肺腑,“滿隴桂雨”為西湖新十景之一,滿覺隴緊鄰西湖龍井村,有七八千株桂樹,滿覺隴的桂花節從85年開始,年年桂香一座城,擠滿五湖四海賞桂人。其實此時看著這些捧在手心的桂花我在想,此時此刻,在遠離西湖的這個莫名的小河邊,在這株桂花樹下,賞桂亦摘下幾許即將落桂如雨的桂花,也不失為最美的秋分夜賞桂,這盛開已極的桂花摘下,明早可煮一碗桂花小湯圓,或可品一杯自制的桂花龍井茶,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