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話題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大部分學生經歷了自己的學生生涯也都會有自己心目中一個好老師的標準。為什么寫這篇文章,是因為經歷了考研,看了一些考研的課程有所感悟,拖了很久都沒寫,也有一直在腦海中琢磨這個問題,今天在這里談談。
有著令人感嘆的知識深度
其實這個應該是顯而易見的,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老師所教授所從事的科學領域,要有非常深的專業知識;另外一個就是自己從事的科學領域以外的知識了。第一個方面,我覺得是每個老師都必須具備的,這個毫無疑問,如果連自己所教授的內容都不是理解的很深入,如何教授學生。第二個方面則是因人而異了,只能說是輔助的了,但是每當我們發現老師跳出自己的科學領域,對其他的某些內容侃侃而談的時候,內心的敬意總是會多幾分。
從我們自己的學生生涯來看,大部分的老師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這或多或少的建樹,對自己教學的內容是非常熟悉的。
有著吸引人心的課堂氛圍
這個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這一點是很多老師做不到的,能夠做到這一點的老師基本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人了。很多老師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有很多人說是有些老師就不適合教書,適合做研究做學術,我覺得不是這樣,是他們沒有意識這一點的重要性,也沒有打算去趕緊這方面。作為理工科的學生,會明白有些課程確實是比較枯燥,比較無聊,要讓其生動起來確實不容易。但是這不應該是老師無法將課堂氣氛做好的借口。
麻省理工有一門課是《算法導論:6.006》,這門課也是篇理論性的,介紹算法的相關知識,沒有涉及實際的編程操作上機之類的,枯燥嗎?對我來說,是比較枯燥的,帶著對知識的“訴求”,強行聽這樣子。但是老師還是希望能夠給課堂有一些不同的東西,比如給提問的同學發一些定制的課堂坐墊之類的。假如說這門課交給我們國內的老師來上會上得比麻省理工差嗎,我覺得不會,重點的差別的在于如果在枯燥的課堂中找點插曲,為同學在枯燥的課堂里面找到一些新鮮感。
有著生動形象的話題比喻
比喻主要是讓大家更容易理解新知識,這個是需要老師花大量的時間去琢磨的,而且還要有一定的想象力和知識背景。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優秀的老師往往是具備這個能力的。在考研老師當中,比較著名的老師,都可以從他們身上挖掘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