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起唐代詩人李涉曾夜遇強人粉絲并贈之以詩的傳奇故事,于是翻查辛文房《唐才子傳》,找到李涉的傳記(一一六),看完覺得收獲不小。
1.李涉是李渤的哥哥,李渤就是蘇軾在《石鐘山記》中鄙視過的那個“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的“陋者”。其實,歷史上的李渤并非等閑之輩,他曾做過江州刺史,桂管觀察使,品質(zhì)端方,屢次因直顏冒犯權(quán)貴遭貶斥。李渤寫過一篇《辨石鐘山記》,現(xiàn)收在《全唐文》里,兩《唐書》都有他的傳記。如果只看蘇軾的《石鐘山記》而不及其他,則很可能誤以為李渤只是個不學(xué)無術(shù)的小丑,可見雜學(xué)旁收的必要性。
2.《唐才子傳》 又記李涉“卒致仕,妻子亦入道。”說他后來官丟了,妻子也出家了(是做道姑去了嗎?)。這兩件大概都是不幸的事,辛文房用了一個“亦”字把它們連起來,似乎表達(dá)了對李涉不幸遭遇的慨嘆。又查到李涉的《送妻入道》詩是這樣寫的:“人無回意似波瀾,琴有離聲為一彈。縱使空門再相見,還如秋月水中看。”李涉夫人為什么嫁了個大詩人還要遁入空門而且執(zhí)意不回頭呢?這里面有什么隱情嗎?“秋月水中看”,是說水中秋月雖美而無法接近嗎?詩寫得哀而不傷,而且懷抱一種“再見于空門”的飄渺期望,很可玩味。
3.再說李涉題贈強人粉絲一首詩的故事。李渤任江州刺史時,李涉去江州看望他,盜賊就是在這途中遇到的。賊問:“什么人?”李涉的仆人答道:“是李山人。”——山人就是隱士。賊頭子聽了就說:“如果是李山人,就不搶您東西了。早就聽說您的詩名,希望您能寫首詩送我。”李涉欣然提筆寫道:“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他時不用藏(一版本為“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這首詩題目是《井欄砂宿遇夜客》。李涉戲稱攔路搶劫的強人為“綠林豪客”,他因為綠林豪客都知道自己的詩名而有點得意;還說我隱居本來是為了避世,看來不用避世了,因為這世上有一半人都是您這樣的“豪客” ,我藏不住自己的詩名呀!
“豪客”得詩之后,非常開心,又多多送了李涉一些牛肉和美酒,恭恭敬敬地與他道別。你看,大詩人遇到攔路搶劫的強人,不但沒被搶財物,反而還得了強人送的許多禮物。李涉因詩名遠(yuǎn)播而避禍得福,實在有意思。
從這個故事看來,李涉的詩名在當(dāng)時確實是家喻戶曉,以至于攔路搶劫的強人聽了他的名字都如雷貫耳。當(dāng)然,這個“綠林豪客”也不是一般的粗人,他的文學(xué)素養(yǎng)可圈可點,看起來像是李涉的知己呢。
唐詩達(dá)到中國詩歌的頂峰,取得的偉大成就與唐詩深厚的群眾基礎(chǔ)是分不開的。在唐代,上至皇帝如武則天、唐玄宗都是有名作傳世的詩人,下至僧道仆役都對詩歌津津樂道。大詩人都是世人的偶像,那真是一個富于浪漫氣質(zhì)的好時代。
而李涉的名句“世上如今半是君”則于不經(jīng)意間揭露了另一種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