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各種媒介上,可謂是“雞湯”泛濫,管他有毒無毒,占據了“大街小巷”的頭版頭條。成功人士用它作經驗總結,失敗者用它為自我安慰特效藥,朋友用它作體現友情的工具,父母用它為鞭策孩子的利器,媒體用來布局篇幅,領導用來鼓勵下屬繼續累死累活。咋一聽,像才入口的口香糖,有那么點味道,久而久之反復嚼,千篇一律,重重復復,恨不得一吐為快,再也不想碰它了。
其實道理也就這么些,民間的高手早就在幾千年前就已經總結出來了?,F在的“雞湯”無非就是把古人的智慧“翻譯”成白話文,再夾雜些情節和演員,搖身一變,“燉”成了各式各樣的雞湯,“賣”給那些急需的人。賺了眼球,得了名聲,成了有名的寫手,然后……就沒有然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