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宇宙的起源,現在的主流科學界普遍接受的是大爆炸理論(Big Bang)。宇宙起始于一個溫度極高、密度極大奇點,如今觀測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和星系互相遠離膨脹都為這個理論提供佐證。
1 ?哈勃時間
星系之間遠離的程度使用哈勃常數表示。與漫長的宇宙史相比,人類時間段的哈勃常數顯然應該是個定值,但是受制于測量星系之間距離的方法手段,準確得出哈勃常數是非常困難的。哈勃最初曾將哈勃常數定為500,之后哈勃常數就在不斷調整中。
歐洲航天局于2013年3月21日宣布,根據普朗克衛星的測量結果得出新的哈勃常數值為67.80±0.77(km/s)/Mpc(Mpc表示百萬秒差距,大約為326萬光年),即在每增加326萬光年的距離上(或每過326萬年),星系遠離地球的速度增大67.80±0.77千米每秒。
哈勃常數就是宇宙的膨脹斜率,如果追溯到體積為零的那點,求哈勃常數的倒數即可。
1Mpc=3.09×10^19km
1年=3.16×10^7秒
求得約為142.6-145.9億年。這個時間稱為哈勃時間。
如果宇宙一直是以這個哈勃常數膨脹,哈勃時間顯然就是宇宙的年齡。但是在宇宙史上,哈勃常數是個變量。
如果假設宇宙學常數(暗能量密度)不變,宇宙膨脹的速度應該是前面慢后面快,也就意味著宇宙不是一直以當前哈勃常數膨脹的,所以這個哈勃時間還不能作為宇宙的年齡。但是巧合的是,依據現在哈勃常數算出的哈勃時間與宇宙的年齡非常接近。
2 ?宇宙的年齡
宇宙的年齡是由微波背景輻射推算出來的,因為這是宇宙中的第一束光。
大爆炸初期,宇宙的溫度極高,粒子普遍處于電離狀態。光子在運動過程不斷和粒子相撞,無法自由移動,只有不斷改變路徑。一段時間后,溫度下降,質子電子結合為中子,穩定的原子結構形成,物質密度降低,此時光子解耦,開始自由射出。
科學家推算第一束光產生于大爆炸38萬年左右,巨大的能量充滿整個宇宙空間。隨著時間的推移,宇宙越來越大,溫度越來越低,現在只剩下3K左右的大爆炸余燼。
微波背景輻射特征和絕對溫標2.725K的黑體輻射相同。我們知道,宇宙中的總能量是一定的,當宇宙膨脹,能量密度降低,溫度也隨之降低。所以得出溫度之后就能大致得出宇宙的大小,再根據紅移量得出膨脹速度,就基本可以知道宇宙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膨脹的。
歐洲航天局在同時還公布了根據“普朗克”太空探測器傳回數據繪制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這幅迄今最精確的反映宇宙誕生初期情形的全景圖,幾近完美地驗證了宇宙標準模型,并準確計算出宇宙年齡為138.2億年。
3 ?人類可觀測的宇宙邊界
宇宙有限的歷史,加上光速的有限,必然導致可觀測宇宙是有限的。我們能夠觀察的最遠宇宙,并不是簡單的用光速乘以宇宙的年齡,還要乘一個尺度因子。假設138億年前某個天體發出的一束光,現在進入我們的視線,則光子已經傳播了138億光年。與此同時,空間自身也在膨脹,并且這種膨脹甚至超過光速。這就意味著我們觀測到這個天體的時候,它已經離我們更加遠在天邊了。
現在我們所能觀察到最遙遠的星系距離地球的距離達到了460億光年。隨著時間流逝,由于宇宙的整體膨脹,所有的星系將離我們越來越遠,直到一片死寂。